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铝材碱性抛光剂抛光原理

2022/07/1588 作者:佚名
导读:2.1铝合金碱性抛光液组成: 1)主盐 通常选用氢氧化钠作为碱性抛光液的腐蚀剂,因为NaOH的质量浓度为300 g/L比较合适,若过小则达不到所要求的抛光效果,若过大则容易发生过腐蚀,造成失重严重,铝片局部产生麻点。而当质量浓度控制在300 g/L时抛光效果最佳,抛光时间足够长。因此,选择NaOH的质量浓度为300 g/L。 2)缓蚀剂 采用单一或复合缓蚀剂来降低铝合金在碱性化学抛光液中的腐蚀速度

2.1铝合金碱性抛光液组成:

1)主盐

通常选用氢氧化钠作为碱性抛光液的腐蚀剂,因为NaOH的质量浓度为300 g/L比较合适,若过小则达不到所要求的抛光效果,若过大则容易发生过腐蚀,造成失重严重,铝片局部产生麻点。而当质量浓度控制在300 g/L时抛光效果最佳,抛光时间足够长。因此,选择NaOH的质量浓度为300 g/L。

2)缓蚀剂

采用单一或复合缓蚀剂来降低铝合金在碱性化学抛光液中的腐蚀速度,并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在抛光液表面形成泡沫来抑制碱雾的逸出.这种由缓蚀剂、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添加剂还具有润湿、整平增光的作用。

3)无机缓蚀剂

以硅酸钠(30g/L)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片抛光的光泽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当时间超过40 s时,腐蚀严重;其次,温度升高,硅酸钠的抛光效果变得较差,时间延长,效果更差,产生较多的麻点。

以SnCl2(20g/L)和硅酸钠(10g/L)为复合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片抛光光泽度较小。当温度为70~90℃,抛光时间超过40 s时,发生严重的点腐蚀,在表面形成大量的小凹斑。温度越高产生凹斑的速度越快。其原因可能是试样表面的凹处没有钝化膜,即没有稠性膜形成,铝很快溶解,因而产生了大量的麻点。

以钼酸铵(20 g/L)和硅酸钠(10 g/L)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在温度70~80℃时对铝片抛光的光泽度,当抛光时间为20~50 s时较大,此后腐蚀加重;在温度为80~90℃范围抛光效果比在70~80℃的要好,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铝材的化学抛光。从表3可知,该抛光液抛光的铝材在70~80℃时失重较小;而在80~90℃时失重大。因此,用该抛光液抛光铝材时,宜采用工作温度为80~90℃,时间为20~50 s。

4)有机缓蚀剂

硫脲在60~70℃时,抛光效果很好,且抛光效果稳定,能达到较长的抛光时间80~100 s。这说明温度降低,抛光速度(即铝的溶解速度)减慢;另外低温条件下铝合金的表面在抛光时,形成了一薄层稠性的粘膜或钝化膜,保护凹处,避免溶解过快,而表面微观凸处的溶解速度显著大于凹处的溶解速度,降低了表面的粗糙度,使铝合金表面趋于平整而光亮。因此,以硫脲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材进行抛光时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下。

5)混合缓蚀剂

以六次甲基四胺(20g/L)和硅酸钠(10g/L)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片抛光的光泽度较大,但抛光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发生过腐蚀;六次甲基四胺缓蚀剂抛光的最佳温度范围是80~90℃,在该温度下最适宜的抛光时间是20~50s。研究发现,以六次甲基四胺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合金的抛光的失重,在70~80℃及80~90℃时,其失重率都很大,致使铝大量损耗。

以硫脲(20 g/L)和硅酸钠(10 g/L)为缓蚀剂的抛光液对铝片抛光效果较好。在70~80℃时的抛光效果比80~90℃的要好,在10~60 s内能得到较大的抛光光泽度;而在80~90℃内抛光效果不太好,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差。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可能是,低温时铝合金的表面在抛光时,硫脲、硅酸钠、表面活性剂在试样表面形成了一薄层稠性的粘膜,以保护凹处,避免溶解过快;而在温度升高时,薄层稠性的粘膜溶解,所以,在80~90℃时抛光效果普遍不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