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液化不等于土体破坏。土体液化是指土体在地震等震动作用下,原来自身所具有的剪切刚度和抗剪刚度消失,由固体变为液体的现象。由于抗剪强度趋于零,则粘聚力趋于零,而内摩擦角一般不为零,故有效应力趋于零,即孔隙水压力增大到总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升高是引起土体液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考虑粘性土的粘聚力一般不为零,所以大多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饱和无粘性土,如砂土和粘聚力很小的弱粘性土。当然,粘性土亦存在液化的可能。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粘性土液化需要较长时间的荷载作用, 因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粘性土液化很少发生。土体破坏一般为失稳破坏,即极限平衡问题。但有些时候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过大的变形与裂缝,尽管没有发生失稳,但也认定为破坏,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土体发生了液化,但由于时间短,土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但并没有发生危害工程安全的明显迹象,没有发生破坏。例如砂土在受到震动时反而会变得更加紧密。因此,在考虑破坏的时候,引入容许变形量的概念,包括裂缝,不均匀沉降等, 只有当损伤变形量超过一定变形值,才视为破坏。区分了液化与破坏两个不同的概念,就明白了土体液化不等同于土体破坏,而我们则更关心土体因液化而造成的破坏。无粘性土主要指砂土,最容易发生土体液化而导致土体破坏它的常见破坏形式有砂沸与流滑。两种砂沸就是主要在挖地基时,由于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升高,当达到或超过上覆压力时,就会发生上浮或沸腾,也即冒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水压力的升高,水就是罪魁祸首,也即工程中经常说的治砂先治水。流滑是指饱和土体在受到一次性轻微扰动引起孔隙水压力持续上升而导致的破坏。实际工程中,是指饱和松砂或灵敏度粘土在受剪切作用下呈现不可逆的体积压缩,在不排水条件下引起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有效应力减少,最终导致土体完全液化。流滑产生的土体变形较大,一般都超过土体的容许变形,应视为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