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琳娜循环是一种以氨水的非共沸混合物为工质的热力循环。众所周知,朗肯循环中有一段汽化的等温相变过程,这一相变过程的存在使燃气放热与蒸汽吸热过程之间难以很好地匹配,导致换热过程的温差变化很大,整个换热过程的平均温差远高于在汽化过程始点处的节点温差,带来较大的换热炯损失。为充分利用顶部循环的余热,降低温差传热不可逆性引起的炯损失,美籍俄国人亚历山大-·卡琳娜( Alexander Kalina)在1982年提出了以水和氨的非共沸混合液为工质的热力循环。用它取代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的朗肯循环就形成了卡琳娜底循环的联合循环。
卡琳娜底循环的联合循环蒸发过程是变温相变过程,而冷凝过程则通过蒸馏、喷淋吸收和回热手段,使其成为变浓度的系统,从而尽可能地接近等温放热过程。相对于朗肯循环,它更好地回收了燃气轮机排气的热能,增大底循环汽轮机的做功量,增加了循环比功,效率也得到提高。但卡琳娜循环采用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其混合工质的冷凝过程需要采用喷淋吸收、回热、闪蒸等流程,系统比较复杂;而氨作为一种有毒工质,其运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