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雨水回收透水地面施工工法》适用于广场、停车场、小区、人行道、公园、别墅庭院、步行街等地面。在市区和有条件的场区,在级配碎石基层底部增设引流管,组织汇集多余的雨水,可用于浇灌、洗车等。
《生态型雨水回收透水地面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叙述如下:
生态型雨水回收透水地面施工技术铺装结构分为三层∶透水砖面层、净砂结合层、级配碎石承载过滤基。采用该种铺设方法的场区,完全能满足一般场区荷载要求,能承载较大的荷载,并能够实现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同时在基层处设置引流管,在降雨量大时,将渗入水分,有效的引流收集,把多余的雨水收集一次利用。见图1。
《生态型雨水回收透水地面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叙述如下: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操作要点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图纸和有关设计文件。
2.熟悉施工现场情况。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审批。
4.编制技术交底,并组织交底学审。
5.组织施工人员、材料进场。
6.施工中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做好量具、器具的检测工作与有关原材料的检验。
7.遇冬、雨期等特殊气候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季节性施工方案,并经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
8.施工地段设置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与绕行路线的标志。
二、测量放线
对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复测验线,按图示尺寸结合施工要求进行实地放线。按照场区的大小确定桩,在桩槻划出预定标高“红平”。
三、基槽施工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基槽挖填、夯压整平并达到设计标高;基底层平整后以机器碾压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碾压应自地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填土时每层虚铺250-300毫米,约碾压5~8遍,机械碾压不到位时,可用人力夯,夯打不少于5遍,且达密实度为止。
四、主、支引流管铺设
为便于施工和保护主、支引流管,宜先铺设支引流管,后铺设主引流管,基底夯填整平后方可进行铺设,支引流管用ф32PVC管,两侧先钻ф5孔间距200毫米,为防止泥砂堵塞滤水孔,PVC管在铺设之前外包尼龙网,其PVC支管端头用呢绒网先窝折包封端头,后绕缠,其两孔平行与基底’场区纵向小于6米时,可采用单向纵排间距3米,大于6米时,采用“网格”形布置,其纵向、横向均为ф32PVC管,纵横间距为2米,支流管的纵横连接使用同材质配套的“T”、“十”形PVC管件接口采用胶结。支流管铺设完成后,要进行一次顺直调整,并用“U”形自制卡加以固定于基底中。为利于雨水渗入地下,涵养水份,又能在大雨引排多余雨水,场区内支引流管不宜设置坡度,场区外为主引流管,主引流管应有1%。坡度,坡向集水池。先端用ф50PVC管,与支流管水平吻合,视引流量逐步增加主引流管的管径;自后继接支流管,由于主引流管坡度而产生的与支流管立距高差,增设弯头和立管,与支引流管和变径连接使用同材质配套管件胶结;与主引流管连接,连接处严禁出现倒坡。
五、铺设级配碎石承载过滤基层
基层摊铺夯压均以机械为主,机械不到位时可采用人工方法,碎石粒径宜采用5~50毫米,需使用8吨以上压路机械碾压,摊铺碎石时,应从一端开始,向前推进,以确保支引流管不被破环,碾压时,压路机应按长向顺直逐行碾压,碾轮每行次重叠150-200毫米,碾压4~6遍,压实系数应达93%以上。
六、铺设中砂结合层
为保证面层透水砖的平整,在基层之上,用中砂摊平(不能使用胶凝材料),然后用靠杆粗平,抹子细平。一般场区的厚度控制在20~25毫米,停车场的结合层厚度为30~35毫米。
七、透水砖铺贴
与车行方向成45°角的“人”字形铺法,一般适用于停车场,对于“人”字形铺贴时,为控制缝间距,铺贴时用与缝相同尺寸的废旧钢筋制成“L”形间隔(缝宽宜为12毫米),在铺贴完成一排后将钢筋“L”器取出重复使用。“一”字形和“花篮形”铺设方法一般适用于人行道和场区,为控制缝间距,“一”字形和“花篮”形一般采用挂纵横线的方法,纵线不动,横线平移,依次按线铺贴。
八、填缝
面层铺装完成并养护24小时后,缝内填入过筛细砂,并留30毫米不填,再用细砂与草种拌种后,填入缝中,扫平即可。为保证场区内草种的成活率,要做好洒水养护工作。
九、检查验收
当每区段面层铺设完后,要淋水一次,在进行实体检验,检验标准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广场、停车场料石面层允须偏差项内容进行实体检验。其主要检查内容有:高程、平整度、坡度、相邻块高差、纵横缝直顺度,缝宽及外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