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课程体系

2022/07/1570 作者:佚名
导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应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应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1)通识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主要包括:①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5%;②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5%;③经济管理课程学分;④外语课程学分;⑤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学分;⑥创新创业课程学分;⑦体育课程学分。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分。 思想政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应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应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1)通识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主要包括:①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5%;②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5%;③经济管理课程学分;④外语课程学分;⑤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学分;⑥创新创业课程学分;⑦体育课程学分。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分。

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将相应基本概念运用到工程问题的表述和恰当数学模型的选择当中,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2)专业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50%左右,其中学科基础及专业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0%(3)综合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10%左右。主要包括:①心理与健康教育;②学术、科技与创业活动;③文体活动;④跨专业选修课;⑤社会实践及自选活动等。

(4)总学分中,实践与实训教学学分(含课程实验折合学分)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5%。各高校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点进行确定,专业类实践环节应能体现电子信息领域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创业、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论课程

  • 通识类课程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基本内容,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

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实际情况,开设融合专业发展与社会科学内容的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

  • 基础类课程

(一)学科与专业类基础知识

学科和专业类基础知识须涵盖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与应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可参照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在讲授相应专业基本知识领域和专业知识时,应讲授相关的专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专业基础知识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应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与系统信息理论基础、信息网络、工程图学中至少4个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6]

  • 专业类课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半导体物理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导论、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电子封装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等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实践教学

  • 实验课程

在电路类、信号类、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类、电磁场类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验。

  • 课程设计

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实习

进行必要的工程技术训练(其中电子工艺实习必修、金工实习或其他相关实习可选)、专业相关的制作实习、生产实践等。

  • 毕业设计(论文)

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予学生有效指导。选题应符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般应结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