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坝防渗铺盖塌孔。坝基为深 厚的砂卵石地基,河床覆盖组成为漂石、卵石、砾石 和细砂,级配不好,厚度一般60〜120 m,最厚处 达210 m,渗透系数为0.1〜0.01cm/s,不宜采用垂直防渗。采用水平铺盖防渗,铺盖长度2347 m,为设计水头的17倍,最大厚度10 m,为设计水头的1/14。坝下游采用了排水设施,有排水减压井205眼,孔深38〜76 m,单井设计流量28 L/s,减压井排出的水量由明渠泄入下游河道。1974年水 库第一次蓄水,库水位达到河床以上110.9 m时, 发现铺盖上有362个塌孔。随后降低了蓄水位,在铺盖上抛土 348万立方米,进行了加固。1975年再次蓄 水时,又发现塌孔429个,使用了广角水声探测器 配合抛土船进行抛土,共抛土 68.8万立方米;1976年完 工后,再蓄水至设计正常蓄水位472.4 m,仅发现塌孔37处,1977〜1978年仅有9〜10孔,逐年减少,已趋稳定。坝下游减压井排水量1975年最大达到立方米/s,超静水头高出河床7.9 m。经过两次 水下大量抛土,堵塞了塌孔,加上库区淤积,铺盖已 发挥了防渗作用。1983年9月在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的情况下,减压井的排水量已降低到1.81立方米/s。
(2)1号副坝塌孔。在1977年运用时,坝 的上游坡发现塌孔,形成管涌。塌孔的原因,估计是 施工中遗留的低压区,再加上不均匀沉陷变形引起防渗斜墙裂缝,产生渗流通道。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在坝 壳中灌沙填实,在防渗斜墙部位灌注泥浆。加固后效果很好,水库可以按设计水位运用。
(3)正常溢洪道。3 号进水池被冲刷破坏。修理的措施是表层衬砌采用钢 纤维混凝土,即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少量聚氯乙烯 和短钢丝,钢丝长2.5 cm,直径1〜2 mm,每立米 混凝土中加入70 kg,可以抗冲耐磨,效果很好。
(4)对2号隧洞崩塌后的右岸岸坡及溢洪道下游水垫塘严重冲刷,均采用了辗压混凝土加固处理,施工速度快、投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