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球磨机国外研究现状
振动球磨机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的德国,当时Fasting发明了最早的振动球磨机,为多室圆筒状同心振动磨机。随着振动球磨机的不断发展,振动球磨机又被分为卧式振动球磨机和立式振动球磨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的Hochst公司虽然对振动球磨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试制,但进展比较缓慢。随后德国的Bachmann(巴赫曼)在1940年首先提出振动磨理论后,振动球磨机的研究才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但由于此时二战的爆发,振动球磨机的发展依旧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振动球磨机才由间歇式向连续式发展,由德国Klockner-Humboldt-Deutz公司设计研发的PALLA系列垂直双筒型振动球磨机作为该公司的定型产品,受到欧洲及后来世界市场的亲睐。70年代以后,德国将超细粉体的研磨作为国家特殊研究领域,KHD Alpine公司和Claustabl Braunschweig工业大学成为该特殊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据相关资料显示,德国的Lurge公司生产的振动磨机种类非常齐全,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加工场所的需求。但由于其加工工艺以及选材的标准较高,使得其生产制造成本较高,这就抑制了该类设备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使用[1,3]。在德国对振动球磨机的研究基础之上,世界各国也都开始研究属于自己国家的振动球磨机。美国在50年代中期引进了德国的相关技术,生产出了双电机式振动球磨机。同时美国通过购买德国专利的使用权,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最终设计出了“Vibracon”型振动球磨机,由于该系列振动球磨机的使用范围广且性能稳定,很快被世界许多国家引进,为90年代世界超细粉体研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0年代前后,日本从德国的的SIEBTECHNIK公司引进振动磨技术,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之上,日本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设计生产了属于本国自己的振动球磨机,并申请了大量专利,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稳定的性能以及种类的多样性,日本的振动球磨机很快畅销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80年代末,前苏联在引进德国振动球磨机的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双电机同步驱动式振动磨机,采用空气弹簧作为支撑,对振动磨机的隔震减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振动球磨机的大型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曙光生产联合体(CBITAHOK)公司生产的振动球磨机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建材等行业,台时产量可达0.3-8t/h。
振动球磨机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振动球磨机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由原北京水泥研究院专门设立课题进行研究,先后研制出一系列容积的振动球磨机,当时主要应用于水泥生产行业。进入70年代以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经过不断改进和研究,设计和制造出应用于工业行业的不同容积的振动球磨机,扩大了原有产品系列,为我国振动球磨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生产的需要,我国开滦煤矿范各庄选煤厂于80年代初从德国引进了PALLA 50u型振动磨及其配套的选煤设备,随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林教授等人以范各庄选煤厂引进的德国振动球磨机为基础,研发出MGZ-1型振动球磨机。90年代初期,西安理工大学振动研磨技术中心郭天德教授团队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研究,对振动磨机的参数实现了控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双电机驱动同步激振超细振动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