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建筑根据屋顶形式的不同,又有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重檐盏顶等分类,它们都是为了表达隆重的效果而将原有屋顶加高的。重檐在构造上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下檐檐、金步之间。
重檐庑殿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重檐歇山
重檐歇山顶亦称九脊殿,即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其第二檐与重檐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重檐歇山顶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现存古建筑中如明清北京城的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重檐攒尖
攒尖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类似锥形。
根据平面柱网分布的不同,构架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周围廊式
实例:北京故宫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城楼、保和殿,北京太庙正殿,青海乐都瞿昙寺隆国殿,北京先农坛宰牲亭等。
特点:在檐柱与外围金柱间施挑尖梁、穿插枋,作为两排柱子的联系构件。并在外围金柱间施承椽枋,将檐椽搭置在承椽枋上,构成下檐屋面。外围金柱又作为第二层檐的檐柱,支承上层檐。廊步通常为一步架。
前后廊式
实例:北京故宫钦安殿、北京历代帝王庙正殿、昌平明长陵棱恩殿、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北京故宫端门城楼等。
特点:正侧两面梢间间广不一。由于山面没有直达上层檐的外围金柱,需在下层梢间外围金柱位置施挑尖顺梁,在梁上自山面正心檩向内退一廊步架处立童柱通上层屋檐,作为山面的檐柱。
殿内无柱式
实例:北京故宫角楼、北京太庙牺牲所正殿。
特点:室内不设内柱,依靠抹角梁层层向上收进,使上檐角柱立于下檐抹角梁上。这种做法多用于体量较小的重檐建筑中。
由方形平面向圆形变化式
实例:北京故宫千秋亭、万春亭。
特点:二亭主要依靠斗拱悬挑支承跨空扒梁及其上抹角扒梁,形成向内收进的八角形平面。再设圆形圈梁于八边形扒梁上,圈梁之上平均立10根童柱,支承上层屋面。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