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线剖面法是煤炭资源勘查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布置工程的方法。通过勘探线上工程点对煤矿床的揭露,将煤层在地下的赋存状态直观地反映在剖面上。
在勘探线上布置工程时,工程点的位置要尽可能落实在勘探线上,以保证勘探线剖面编制的正确性。
勘探线上工程点的水平间距,与煤层倾角陡缓有关,一般要比线距小。实际上勘探工程间距是指相邻勘探工程揭穿同一煤层底板点的间距。当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类别相同的煤层,沿煤层底面,在其走向和倾向上,勘探工程间距应该相等。
主要煤层在勘探线上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点揭露,以便连接煤层,控制煤层的产状,以保证资源/储量估算的正确性。
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段(如既有褶曲又有断裂破坏时),为了控制构造形态和连接剖面,勘探线上工程的布置要保证各主要可采煤层在勘探区内每一主要构造单元(如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上至少有两个钻孔控制。
当向斜轴部煤层埋藏较深且两翼地层倾角较大时,在勘探线上应对褶曲两冀布置斜孔加以控制,对其轴部可打一些构造孔,以控制其上部地层层位,用来推断深部韵构造。当轴部不太深时,则应打钻直接控制。
在多煤层地区(如煤层多而间距小时),首先要保证各煤层的浅部都有工程控制,并尽量使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勘探深度一致,控制程度也较均匀。如煤组间距大且可按煤组划分井田时,则应分别进行控制。
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剖面的下部,而上部是较稳定或不稳定的非主要可采煤层时,应在控制深部煤层钻孔的基础上,布置浅孔,以提高上部煤层的勘探程度,保证先期开采的需要;反之,当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上部时,则只在主导剖面上布置深孔,借以了解下部较稳定或不稳定非主要可采煤层。以达到相应的勘探程度。
在掩盖地区,由于第四系覆盖层厚,在不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布置较少的深孔,用孔代替浅孔,使之起到既能控制煤层露头又能获得完整剖面,以及控制深部煤层和构造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勘探线上布置勘探工程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褶皱和断裂的发育情况、煤层产状的变化、煤层分组特点及其稳定程度、对煤层露头的控制和储量类别分布的要求、地形起伏情况和覆盖层的厚度等。为了在勘探线上合理地布置勘探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用最少的工程量获得查明各种地质条件的足够资料,从而满足各阶段相应勘探程度的要求。
煤层露头追索法——在暴露区进行地表地质工作时。可先按主导勘探线或基本勘探线的间距布置主干槽,以揭露整个煤系和含煤层段及其煤层和标志层。在此基础上,沿主要可采煤层及标志层的走向布置短槽,进行走向追索,目的在于了解煤层沿走向的分布,查找倾向断层。在掩盖区或半掩盖区,采用浅钻或电测剖面法(物性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确定覆盖层下的煤层露头位置。浅钻除可在勘查线上加密布置外,还可在勘查线间加密布置,以控制煤层露头,搞清煤层沿走向的变化.发现倾向断层。
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追索法——矿井水平运输大巷多设计在主要可采煤层下部岩层中某一标高的水平面上,该大巷是在沿与它同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保持一定距离的平行方向上布置的。为了保证水平运输大巷的设计精度,就必须使与它同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达到一定的精度。因此,当煤层底板有起伏时,应沿与水平运输大巷同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的附近位置上,在勘查线间加密工程,进行走向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