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中的杂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杂质按其颗粒大小的不同可分成三类:颗粒最大的称为悬浮物;其次是胶体;最小是离子和分子,即溶解物质。
悬浮物是指水流动时呈悬浮状态存在,但不溶于水的颗粒物质,其颗粒直径在10mm以上,通过滤纸可以被分离出来。主要是沙子、粘土以及动植物的腐败物质。
胶体是颗粒直径在10-6~10-4之间的微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通过滤纸不能分离出来。它们在水中不能相互粘合,而是稳定在微小的胶体颗粒状态下,不能依靠重力自行下沉。天然水中的有机胶体多半是由动植物腐烂和分解后生成的腐殖质,同时还带有一部分矿物胶质体,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
天然水中的溶解物质(主要是钙、镁、钾、钠等盐类)和一些溶解气体,大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其颗粒小于10mm。离子是由于水溶解了某些矿物质而带入的。例如钙离子Ca主要来自地层中石灰石(CaC03)和石膏(CaS04·2H20)的水溶解,镁离子Mg是由白云石(MgC03· CaC03)受含C02的水溶解而成的。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O2和二氧化碳C02,氧的来源是由于水中溶解了大气中的氧。至于C02,主要是水中或泥土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氧化的产物。
通常,天然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在水厂里通过混凝和过滤处理后,大部分被清除。但如果就将这外观上看来澄清的水作为锅炉给水,水中的一部分溶解盐类(主要是钙、镁盐类)就会析出或浓缩沉淀出来。沉淀物的一部分成为锅水中的悬游杂质-水渣;而另一部分则附着受热面的内壁上,形成水垢。
水垢导热性能很差(约为钢的1/30~1/50),它的存在使受热面的传热情况显著变坏,从而使锅炉的排烟温度升高,降低了锅炉的出力和效率。根据试验,在汽锅内壁附着1mm厚的水垢,就要多消耗煤2%~3%左右。与此同时,受热面的壁温大为增高,引起金属的过热而使其机械强度降低,导致管壁起疱或出现裂缝。
锅炉水管中结垢后,会减少管内流通截面,增加水循环的流动阻力,严重时还会堵塞水管,破坏循环回路的正常工作,结果使管子烧坏。
消除水垢不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使受热面受到损伤,降低锅炉寿命。汽锅中的水,随着不断蒸发,其所含的悬浮物、油脂及盐分等浓度也会有所增加。当其浓度达到某一限度时,锅水的蒸发面上便会产生大量泡沫和形成汽水共腾现象。此时,锅水及其所含的盐分随蒸汽大量溢出,严重影响蒸汽品质;同时还会造成过热器及蒸汽管道中的积盐及结垢现象。过热器结垢后使管壁温度增高很多,以致烧损。
水中溶有的氧和二氧化碳会对锅炉的受热面产生化学腐蚀。锅炉的给水和锅水又都是电解质(酸、碱、盐的水溶液),金属在电解质中会产生电化学腐蚀作用。这两种腐蚀均为局部腐蚀,即在金属表面产生溃伤性或点状腐蚀,俗称起麻点。腐蚀到一定阶段,常形成穿孔,造成锅炉事故。
由此可见,供热锅炉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水中钙、镁等盐类的含量(俗称软化),防止锅内结垢现象,减少水中的溶解气体(俗称除氧),以减轻对受热面的腐蚀。
对大部分供热锅炉,给水经预先处理后进入锅炉,称为锅外水处理;对一些小容量的供热锅炉,水处理在汽锅内部进行,则称为锅内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