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堆热功率65MW,试验发电功率20MW,共分15个子项、219个系统。1995年底由有关部门批准立项,自1998年10月开始负挖,2000年5月30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2000年7月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中俄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建造和运行快中子实验堆的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将中俄两国的快堆技术合作推到国家一级的新高度。2002年8月核岛主厂房封顶,2005年8月11日堆容器首批大型部件吊入反应堆大厅安装。
2010年7月21日上午9时50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这是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
2011年7月21日上午10时,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勤宣布“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现场顿时掌声雷动,共同庆祝我国首座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快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华祝,国防科工局系统二司司长王敏正,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张志宏,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刘玉岐,国家核安全局副巡视员鞠丽,中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长利、总工程师雷增光、副总工程师田佳树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福建省核电办公室、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建设公司、房山供电公司和原子能院的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12年11月,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工程近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认为,实验快堆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核能发展“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快堆具有铀资源利用率高、嬗变核废料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中国实验快堆热设计功率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功率、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其主要系统设置和参数选择与大型快堆电站相同。
工程总建筑面积43500平方米,包括核岛厂房,核岛专用厂房,汽轮发电机厂房(包括连廊),其中核岛厂房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十层,东西长64米,南北宽79.65米,3米厚的筏板坐落于砂卵石层上,筏板底标高为-7.7米,反应堆大厅顶盖采用圆形砼拱顶,顶标高为57米。整个厂房均为现浇砼结构,其筏板砼总量14600平方米,钢筋2800吨。围绕建设中国实验快堆的目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七五"、"八五"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并于"八五"开始工程设计。由于这是国内首次自主研究、设计、建造和管理,与国内在建的核电工程相比,技术更复杂,管理难度更大。
在试验快堆建设过程中,以钠为冷却剂,首次将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应用于快堆,这在国际上也是首次。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是依靠自然对流和自然循环导出余热,不用阀门和泵,除打开空气冷却器风门为主动动作外,其余全部采用非能动原理。该系统可以保证在全厂断电、地震和失水三种最严重的事故状态下,将堆芯余热导,从而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