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2022/07/15165 作者:佚名
导读:实现“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必须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域灌溉”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的全力推进,切实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 1.大中型水源工程。尽快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

实现“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必须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域灌溉”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的全力推进,切实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

1.大中型水源工程。尽快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引蓬船灌区、亭子口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东林寺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加强全省水资源配置研究,比如长征渠灌区、引大(渡河)济岷(江)等。

2.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根据《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和连通工程建设,提高蓄引提水能力。

3.城市第二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强城市(城镇)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山坪塘、石河堰、应急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4.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加快岷江上游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紫坪铺水利枢纽和都江堰灌区运行调度管理,促进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整治加固输水通道,建设水厂及供水管道工程,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天府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

专栏3 水资源配置工程

大中型水源工程

——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

——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

——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引蓬船灌区、亭子口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东林寺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

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

——新建一批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和连通工程。

城市第二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建设城市(城镇)第二水源工程和山坪塘、石河堰、应急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

——加快岷江上游毛儿盖水库、剑科水库等调节性水库建设,增加枯期供水量。

——加强紫坪铺水利枢纽和都江堰灌区运行调度管理,为天府新区合理配置水量。

——整治加固东风渠总干渠、江安河、金马河局部渠(河)段,完善泄洪通道,提高输水能力。

——新建东风水厂、江安水厂、金马水厂以及供水管道工程,解决龙泉山以西片区的供水问题;以石盘、张家岩、三岔水库为水源,分散解决龙泉山以东片区的供水问题。

(二)农村水利工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前全面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城乡水务一体化,形成城乡连通的供水网络,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

2.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到2015年基本完成都江堰、玉溪河、长葫、通济堰、升钟一期、武引一期、九龙滩、石盘滩、青衣江、安宁河、宝明11个大型灌区和8000多个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彭州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完成佛爷岩、石盘滩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启动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恢复或提高灌溉排涝能力。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和旱山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水源保障。实施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新增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加快邛崃、丹棱、罗江、喜德等15个县(市)的16个水利血防项目建设,到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阻断)标准。

4.农村水电工程。加大农村水电建设力度,建成三台、昭觉、长宁等27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在甘孜、阿坝、凉山、雅安、泸州、乐山、达州、绵阳8市(州)52个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解决11.27万农户生活用能问题。对1995年以前建成的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地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

5.水产养殖工程。加快水产健康养殖步伐,改扩建22个水产原良种场,完成50万亩标准化稻田生态养鱼示范、40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生态修复、5万亩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渔业支撑能力建设,完成75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及24个质检功能扩能、1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推进水产产业化,培育100个水产龙头企业,新增渔业经济组织500个,推广“龙头企业 基地 渔民”、“专业合作组织 基地 渔民”等组织模式,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完成1个省级、20个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6.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率先在河网密集、人口稠密、排水不畅、水污染严重的地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

(三)流域防洪减灾工程。

统筹流域防洪减灾,以城市防洪排涝为重点,坚持“上蓄下泄”相结合,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切实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流域控制性工程。抓紧实施《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中防洪效益好、见效快、并兼顾增强抗旱能力的项目,2012年力争开工南江县红鱼洞、宣汉县土溪口2座水库和广安城区白塔至谢家院子卡口拓宽工程,加快实施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城区和平昌县、南江县、通江县、渠县、宣汉县、万源市、岳池县、华蓥市城区以及三汇镇等重点河段堤防护岸工程;2013年力争开工万源市固军、巴州区黄石盘、平昌县江家口3座水库;2014年力争开工通江县青峪口水库;“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市、近年来受灾严重的乡镇堤防工程建设,完成已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治理完成已纳入《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内的15条山洪沟(处于重点防治区),基本完成非工程措施建设。尽快建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涪江武都水库等在建工程;尽早开工安宁河米市水库。增强对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2.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2012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划内149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3年底前完成1738座小(2)型、近年来新出现的6座中型病险水库和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

3.主要江河治理。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和相关河流规划,对长江上游干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南广河、白河、黑河及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通过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疏浚河道、拓宽卡口断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行洪能力。“十二五”期间建设堤防400公里。

4.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对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进行治理。2015年前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325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其中2012年前完成185条),综合治理河长2000公里。

5.山洪灾害防治。尽快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地震重灾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警指挥及群测群防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2015年底前完成12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对重点防治区的131条山洪沟进行治理。科学安排生活生产设施,合理避让山洪灾害风险。

专栏4 流域防洪减灾工程

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渠江:加快红鱼洞、土溪口、泥溪、固军、黄石盘、江家口等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嘉陵江:建成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

——涪江:建成武都水库。

——安宁河:尽早开工建设米市水库。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完成1893座(中型6座,小1型149座,小2型1738座)病险水库和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

主要江河堤防

——加快长江上游干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南广河、白河、黑河及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治理,建设堤防400公里。

中小河流治理

——2015年前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325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其中2012年前完成185条),综合治理河长2000公里。

山洪灾害防治

——完成12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治理重点防治区的131条山洪沟。

(四)水土保持工程。

1.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坚持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以坡耕地改造、经果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拓展水土保持服务新领域,结合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两侧水土保持林建设。实施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到2015年水利行业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

2.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各部门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草)、土地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到2015年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0平方公里。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用水结构调整和用水方式转变,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抓紧启动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市、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以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专栏五:节水型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加强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采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措施,减少输水损失。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推广农耕农艺节水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在缺水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和推广耐旱的优质高效农作物,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大力推进工业节水

——坚持以水定产、以供定需,引导工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强定额管理和节水能力建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依法关停并转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用水量大、排污量大的企业。

大力推进城镇节水

——大力发展城镇、城乡集中供水,完善城镇节水设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加强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普及工作,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镇。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和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市、区)和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

——抓紧启动10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市、区)和579个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

水资源保护工程

——合理布局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385个保护项目。强化水库水资源保护,实施454座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划分,实施136个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项目。采取控源、截污、清淤、设碑立标等措施,实施447条渠道的水资源保护项目。采取入河排污口整治、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21条河流的水生态修复及治理项目。

(六)发展能力建设。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管理和发展能力建设;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重点,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1.水文设施和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现有重要测报站点技术改造,提高水文测报能力和水事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充实水文站网、巡测基地和应急机动监测队,提高对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水文监测能力。加强重要江河湖库及地下水的水质、水环境监测,提高应对突发水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强水文基础技术平台建设,提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加强水源地、取水户取水与排水、入河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规模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开展覆盖市(州)、连接中央的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撑体系。建立市(州)、县级之间的防汛抗旱数据传输系统,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市(州)防汛抗旱预警联动指挥机制,初步实现全省防汛抗旱指挥的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防汛办能力建设;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培训和防汛演练。完善水库工情、水情、雨情监测手段,加快水库报警通信设施建设。加强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及抗旱设施设备建设。

3.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健全全省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点、滑坡泥石流预警点;加强已成监测站(点)的升级改造,提升监测能力。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分别达到90%、80%、70%。

4.水利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建设水利科研中心实验室、多层次试验基地、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完善科研设施设备。加强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成果,提高水利科技创新水平。

5.其他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水利规划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型水库及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机电提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省级水利信息化综合运行和保障系统、水利信息专网网络以及省级水利数据中心(一期)。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省水产学校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