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相关技术导则与规范

2022/07/15120 作者:佚名
导读: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我国已经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代替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代替HJ/T 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我国已经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代替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代替HJ/T 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代替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代替 HJ/T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HJ 708—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代替HJ/T 24—199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 20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HJ 6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 884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 200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3-199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代替HJ/T 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 616—2011)。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我国已经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主要有:《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HJ 641—2012)《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3— 1998);《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 。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 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 法规的基本依据。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地方级和行业级三个级别。

国家级环境标准可划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方 法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五大类。

地方级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只能补充国家级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的内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级污染物排放标准。

行业级环境标准只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污染物排放标准可能有3个,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级污染物排放标准。3个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次序是行业级污染排放标准优先,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次之,国家级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后,并且不能混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