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建筑标准设计建筑标准设计之沿革

2022/07/15192 作者:佚名
导读:在建筑过程中应用标准设计是加快建筑速度的一种方法。标准设计分为两种:一是对大量的建设采用标准设计图,二是采用标准构件。 其实,我国自隋、唐时代起就已经采用标准设计了,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我国古代先民们自从在地面建造房屋起,就产生了一种共同性,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标准的意识。从穴居、半穴居,进一步发展到木构建筑,都存在着一定的标准启蒙。后来经过夏、商、周的礼仪制度,人们在思想中建立了一定的标准

在建筑过程中应用标准设计是加快建筑速度的一种方法。标准设计分为两种:一是对大量的建设采用标准设计图,二是采用标准构件。

其实,我国自隋、唐时代起就已经采用标准设计了,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我国古代先民们自从在地面建造房屋起,就产生了一种共同性,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标准的意识。从穴居、半穴居,进一步发展到木构建筑,都存在着一定的标准启蒙。后来经过夏、商、周的礼仪制度,人们在思想中建立了一定的标准,即不固定的法规。在城池建设中,推出了周礼王城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市朝一夫”,对王城、宫城、庙社、闾里、道路等制定出了一系列要求与规划原则,左右着我国3 000多年来的城池发展及其规划思路。从西周以来,凡是建造城池、宫廷、庙宇、衙署、闾里、道路都遵循着这种规则。虽然它不是法定的标准,但它在后人的头脑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理念。

封建社会对衙门的建设早有固定式样,一般建在城池的主要位置,州城、府城、县城里的衙门都占据适中的地点,正面向南。百姓中有一种说法:“衙门口向南开,打官司拿钱来”,便缘于此。衙门的建设也要按标准设计,一日:“前堂”,是衙门审理办公的地方;二日“后寝”,在中轴线之北端,是官员家属的住宅区,所谓“前堂后寝”就是这个意思。这种规划各代各地都基本相同,可以说就是一种标准设计。

合院建筑是百姓、官员乃至宫廷中都用的一种建筑模式,遍及全国各地。自西周以来,流传至今,形式越来越多。合院有大有小,房屋间数有多有少,这是根据家中人口来决定的。它本身灵活性很大,人口多的可多建几个院子,人口少的建一个院就已足够。但基本上都是一种标准设计,不过具体尺度没有当代建筑设计那么严格而已。

除此之外,隋文帝在全国建造了20多座舍利塔,他预先在大兴城做好舍利塔的设计图样,派人送到各州,择吉日命各州同时开工兴建,这已完全是一种标准设计。《隋国立舍利塔诏》日:“分送舍利,前往诸州起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由此可知,当时是在大兴城事先做好设计图后,再派人将图样送往各地同时开工兴建,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大标准设计图。

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登基后,佛教取得很大发展,在全国建造了许多寺院和塔。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天下诸郡建造开元寺,就是同时在全国建造开元寺。保存至今的尚有潮州、泉州、定州、郑州、正定等开元寺。唐玄宗还敕天下诸郡大建龙兴寺,如正定龙兴寺就是当时建造的。这些寺院的建设,都采用了统一标准。

北宋崇宁年间(1107年)颁行了《营造法式》这部书,作为宫廷、坛庙官署、大府第等建筑设计、结构、用料、施工的规范,其中对大木作、小木作制度的规定占了大量篇幅。规定中将“用材”作为总的标准。宋代建筑标准化、定型化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清代有《工程做法则例》一书,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行的,主要内容是用料、做法工程条例、经费开支的建筑法规,将房屋分为大式、小式两种做法,对建筑间数、间架限制等都作了规定,是建筑方面的一本标准化专著,实际上是一种建筑设计的标准。

笔者认为。无论是当代建筑、古代建筑都一味实行标准规定或标准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限制了建筑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不能达到新颖、花样翻新的效果。它并不是一个永久的方向。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