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这样的参数和结论吗?
1.1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每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吗?
1.2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扣除负摩阻力以后的单桩承载力吗?
1.3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考虑液化折减以后的单桩承载力吗?
1.4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按照沉降计算的点提供相应钻孔的压缩曲线吗?
1.5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结论吗?
1.6 设计需要勘察报告提供不均匀沉降的计算结果吗?
1.7 仅从地基均匀性的角度评价建筑物变形的均匀性有什么工程意义和局限性?
1.8 为什么总则的这一条要改为非强制性条文?
1.9 勘察、设计、审图之间是否需要沟通以及怎样沟通?
1.10 为什么岩土工程师有这么多困惑?
参考文献
第2章 勘察的前期工作与编制勘察方案的依据
2.1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的目的是什么?
2.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勘察分级是什么关系?
2.3 如何划分勘察等级?
2.4 这样的场地应划分什么等级?
2.5 如何考虑填土对勘察等级划分的影响?
2.6 勘察时应收集什么样的资料?为什么要求收集这些资料?
2.7 如果收集不到这些资料怎么办?
参考文献
第3章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3.1 如何正确理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GB50021-2002)关于勘探孔组成的比例?
3.2 怎么看待勘探点的网格化布置与之字形布置?
3.3 斜坡地貌上的别墅群该如何布置勘探孔?
3.4 怎样理解基坑工程的勘探范围?
3.5 高层建筑群中,是否每幢都应有取土孔?
3.6 确定勘探孑L深度要考虑哪些因素?
3.7 大底盘车库的勘探孔深度该怎么确定?
3.8 控制孔的深度该如何确定?
3.9 这样的取样数量够吗?
3.10 同一个场地的20份勘察报告能否共用一份土工试验资料?
3.11 如何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条文和条文说明之间的矛盾?
3.12 样本容量取6时,数据的容许误差是多少?
3.13 这样布置抗剪强度试验对不对?
参考文献
第4章 土的工程分类
4.1 为什么我国各个行业的土分类标准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别?
4.2 粉砂的粒径大于0.1 mm的颗粒下限取多少为好?是取25%,还是50%?
4.3 这样的混合土怎样定名?
4.4 怎么看待用联合测定仪测定的塑限含水率?
4.5 两种不同标准的液限试验有什么区别?
4.6 土的目力鉴别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应用?
4.7 摇振反应描述的是粉土的什么性质?
4.8 为什么公路系统的两本标准的分类差别那么大?
4.9 对这样的土该如何定名?
4.10 如何现场鉴别土的性质?
参考文献
第5章 土工试验
5.1 试验如何模拟工程条件?
5.2 从什么深度开始做高压固结试验?怎样确定高压固结试验的最大压力?
5.3 这样确定的前期固结压力对吗?
5.4 如何测定土的渗透系数?
5.5 这样布置抗剪强度指标试验行吗?
……
第6章 岩土工程参数的统计分析与取值
第7章 原位测试与现场试验
第8章 工程的地下水条件
第9章 抗浮验算
第10章 大面积荷载工程问题
第11章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如何进行评价和建议
第12章 勘察报告中如何提供基础方案的建议
第13章 岩土工程设计中的荷载与安全度控制
第14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若干问题
第15章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第16章 地基处理技术
第17章 边坡与基坑支护工程技术
第18章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与抗震验算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