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采集与贮藏
种子采集:选择树干通直、树冠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龄树作采种母树。8-9月,当翅果由绿色或紫绿色变为黄色或黄褐色时即可采收。采回后摊放室内通风阴凉处后熟5-7天,然后移室外摊开晾晒2-3天,拣除树叶、果序、果柄等杂质,揉搓去翅并筛簸干净。
种子贮藏:建始槭种子冬季应干藏。方法是:将风干种子装入透气的麻袋、布袋等透气容器内,置于干燥、冷凉、通风的室内贮藏。
圃地选择与整地
圃地选择: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山区坡度≤5°的缓坡地也很适宜,土壤质地以壤质或沙壤质为宜,pH值6.0-8.3,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
整地作床:冬前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或复混肥(N:P:K=15:15:15)100千克,深耕冻垡;开春每亩施入硫酸亚铁30-50千克和5%辛硫磷颗粒剂5千克,浅耕细耙。作成高床,床宽80-100厘米,高15-20厘米,长度因地形而定,床沟宽30厘米。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细碎、结构踏实。肥料施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6)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的规定。
种子催芽与播种
种子催芽:在播种前10-15天,将干藏种子取出,放入30-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将浸泡好的种子与湿河沙按1:3的比例混匀,置于温室或阳畦内层积催芽,温度控制在15-30℃,每天上下翻动2次,并适时补水。当有10-20%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播种时间:中国淮河以南地区宜于2月中、下旬播种,淮河以北地区于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拱棚育苗时,播种时间可适当提前。
播种方法:应足墒下种,播种前5-7天将圃地浇一次透水。开沟条播,一垄播3行,行距25厘米,开沟深3厘米,播后覆过筛细土2-3厘米,稍镇压,然后覆膜或盖草。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7.5-10千克。
苗期管理
出苗期管理:播后经常观察,防止鸟及鼠类危害。经常保持苗床湿润,缺墒时及时在床面喷水或顺沟小水慢灌。播种后约15天苗木开始出土,20-25天苗木基本出齐。出苗期间,在阴天或傍晚逐步揭除覆盖物。
幼苗期管理:4月至6月中旬,应预防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方法是在出齐苗后每间隔7-10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1次,连喷3次。当苗高5-8厘米时,按株距5厘米左右进行间苗;苗高达10-15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每亩留苗1.6-1.7万株。适时灌水和中耕除草,保持湿润、透气的土壤环境。
速生期管理:从6月下旬开始,每间隔25-30天追施尿素1次,每亩每次施肥量20-30千克;进入9月,停施氮肥,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每次施肥后及时灌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水。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