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6文摘

2022/07/1648 作者:佚名
导读:插图: 总报告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09年形势预测 二 2008年房地产市场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特征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200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施工面积增幅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竣工面积出现负增长。新开工面积小幅增长。商品房销售低迷,导致投资开发增速趋缓。 第二,商品房销售大幅度下降,空置面积快速增长。

插图:

总报告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09年形势预测

二 2008年房地产市场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特征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200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施工面积增幅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竣工面积出现负增长。新开工面积小幅增长。商品房销售低迷,导致投资开发增速趋缓。

第二,商品房销售大幅度下降,空置面积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7%,销售额下降19.5%;商品房空置面积由年初的负增长变为1~12月的同比增长21.8%。2008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之比达4.7,而2006年、2007年分别为3.5和3.9。这表明2008年虽然全国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在增加,但由于销售委靡,开发周期延长,开发速度在降低。

第三,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对于以资金为生命线的房地产企业来说,2008年信贷增幅下滑,个人按揭贷款出现负增长,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对于房地产后续开发形成较强约束。

第四,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8年房价同比上涨6.5%,最后一个月同比出现下降;环比连续5个月负增长。从全年看,同比涨幅波动较大,但不同城市有很大区别。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既有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是经过了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房市自身规律使然。但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的概率较小。

(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降低了房地产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在国家政策调控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双重作用下,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销售大幅下降,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售价增幅回落,市场销售量价齐升的场面开始改观。1991~2008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近47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8平方米,住房市场的刚性需求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价格弹性开始显现。房地产业是具有高关联度的基础产业,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下行将导致投资热情降低,不利于房地产业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二,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待加强。宏观调控的任务是优化结构,满足需求,维护公平,引导市场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但由于宏观调控效应的时滞性,有时会与逆转的形势叠加,产生放大的负效应。所以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格外重要。前瞻性的调控目标和得力的政策保障是树立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为应对国际金融海啸,我国宏观调控目标由2008年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为下半年的“扩大内需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结合点、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应以短期因素为转移,也不应是应急之举。

第三,商品房市场有待激活。为了应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冲击,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9000亿元将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从直接作用来看,可以加大房地产投资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从间接效果来看,这些投资形成住房供给后,将分流部分中低端市场份额,增强购房者对普通商品房价格下降的预期,抑制房地产投资热情。为此在增加住房保障投入的同时,还应出台能够激活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刺激投资的政策措施,以推动房地产市场进入上行区间。

第四,开发企业财务压力加大。2008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21.8%。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增加意味着销售下降,企业资金回流减少,资金周转期延长,财务成本上升。从土地投入来看,2006年和2007年是企业高价拿地的高峰年,项目土地成本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进入销售市场的这些项目市场形势严峻,预期收益难以实现,价高地所产生的高财务成本大幅度增加,延缓开发也将使企业承受其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从而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增高,财务风险加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降低。

第五,开发企业和消费者市场适应能力有待提高。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尚未经历过市场巨变的考验,市场主体应对市场变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房地产销售明显下降的形势下,多数开发企业仍然沿袭市场旺盛的操作方式,坚守价格,寄希望于政府救市,被动地等待形势好转。部分开发企业主动采取降价措施积极应对危机,但遭遇高价位已购房者的反对,甚至出现退房风潮。已购房者不愿承受当初的高价位月供,要求得到补偿。这种情况说明消费者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延续2007年思路,2008年上半年“防过热、防通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主基调。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出口减少,投资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目标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与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相对应,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2007年,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以“控投资、挤泡沫、抑需求”为目标的政策调控。当年央行连续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了银行对房地产放贷额度,加大了房地产贷款成本。2007年6月1 1日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限制外资在中国内地的炒房;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利率,9月27日央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12月11日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提高第二套房贷门槛,抑制购房需求。为规范土地市场,防止拖欠土地出让金和囤积土地,2007年9月28 H国土资源部颁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12月3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关紧房地产用地闸门。

2008年上半年,“控投资、挤泡沫、抑需求”依然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并得到强化。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2008年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对银行贷款实施更严格的控制,以冷却过热的投资。2008年上半年,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4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强化开发企业提前预缴力度,提高开发商的现金流要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1月7日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闲置土地处置的措施具体,力度加大;1月9日发布《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范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格禁止和严肃查处“以租代征”转用农用地的违法违规行为。

2008年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冲击、房地产市场销售量萎缩的背景下,“打折降价潮”、“量价齐跌”、“断供”、“退房”、“房市寒冬”等字眼在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由此出现的“救市”与反对“救市”的争论也异常激烈。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均出自中央政府的情形被打破,不少城市政府先后出台政策措施,以图刺激销售,但地方的政策效果甚至动机普遍受到质疑。

为落实宏观经济目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央行多次降息,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22日宣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个人首购90平方米以下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下调契税税率、首付款比例、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些政策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购房者负担,刺激房市回暖。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其中之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