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有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被评为煤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被评为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4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获得“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1人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获得“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学院先后获国家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每年发表论文100多篇,年科研经费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流体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除博士点涵盖的学科外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硕士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仪器仪表3个专业学位点。矿山机械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机械基础与CAD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有《工程制图》国家精品课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原理》江苏省优秀课程,《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PRO/E三维造型及应用》3门校级精品课程,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
学院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60人。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近年来,该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硕果累累: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中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亚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二等奖,江苏省工科院校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二等奖。连续五年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获得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节“优胜奖”和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学科竞赛和国内外数学建模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徐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力争在“十一五”末将学院建设成为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