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发展历史

2022/07/16270 作者:佚名
导读: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

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拓展创新链,打通产业链,再上新台阶,三方于2009年3月13日再次签署协议,在宁波材料所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二期建设,建成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宁波工研院)。

2013年,宁波工研院与慈溪市签署协议,共建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研院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非法人研究所,形成了“一院四所”的架构格局。

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为宁波材料所授牌“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宁波材料所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的桥头堡的作用,更好地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举措。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构筑了宁波、乃至浙江的人才技术新高地,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6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406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23.7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3070篇(其中2147篇为SCI论文);申请专利2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063件,国际专利104件;授权专利1003件,其中国际专利6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

建设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平台,具备了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了公共测试、专业研发、工程化、先进制造等四大类支撑平台,拥有近5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15个。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目标,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把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建设成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平台。未来的一段时间,将重点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契机,建好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同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