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蕨播种以后,要保持基质的绝对湿润,土表不能发白,苗床温度控制在20-25℃。只要基质湿润,温度适宜,孢子萌发也快,一般播种后15-20天,孢子便开始萌动,成原叶体(单叶体),如发现原叶体过密,莳养者可进行一次分植,扩大株行距。原叶体期间,要保持基质的绝对湿润,以利单叶体(雌雄配子体)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单叶体受精后,大约还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原叶体才能逐渐发青长出真叶。这段期问要精心管理,基质在渗透性良好的前提下,还要保持湿润,待其小苗基部长出3-4片叶子后,便可进行幼苗栽培。
乌蕨的栽培主要根据植株的生态习性,和室内美化需要,挑选大小适当的宜兴紫砂盆。土壤和基质,原则地讲,可用中性或微酸性砂质菜园土加少量细砂即可。这种基质比其他耕地的土壤要肥沃得多,而且有较好的通透性,是栽培乌蕨的主要基质。如果没有这种土壤,莳养者就根据乌蕨生长习性和对土壤的要求,用分株繁殖的培养土进行栽培。栽培时,要带土团取苗,栽培于花盆中央,置于荫蔽的地方,把水喷透,保持基质、放置场地和空气的湿度,一般经过5-7天的缓苗处理,植株就能恢复生机。
施肥:乌蕨性喜疏松肥沃的土壤,不喜欢太浓的肥沃液体,用培养土栽培的植株在两三个月内,都不需要追施肥料。如果发现栽培的植株,出现淡绿或黄绿色时,说明土壤亦缺乏肥力,需要向其补充养分了。在栽培实践中得知,乌蕨喜欢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共同配制的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可用动物质发酵肥500克,植物质发酵肥100克(草木灰也可),过磷酸钙10克,硼砂0.5克,硫酸亚铁0.5克、硫酸锌0.25克,钼酸铵0.25克配制。配好后即可使用,但要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每次施肥的浓度一般不超过0.3-0.5%,在生长季节每15-20天追施次,当植株叶片色泽转为亮绿色时,可以每月追施一次即可,一般冬季不施肥。
浇水:乌蕨喜欢混润的土壤和空气环境,在生长季节,要求大气和土壤都要有较高的湿度,就其在室内莳养的实际来说,空气相对湿度在65u%以上,尤其是旺盛生长期,最好白天置于室内观赏,夜间移至湿润庭院,让其充分饮露。如果室内过于干燥,还可进行雾状喷水,增加小范围的空气混度,减少植株体内水分蒸发,这对植株在室内的生长特别有利。夏季可每隔3-4天将整个植株完全浸泡于水中一次,使其栽培基质完全湿透。秋季每周1-2次。冬季数周一次。同时,还应在花盆底部垫一盛水盘,让水分通过花盆底孔,不断渗入水分以保持土壤混度,切勿将盆栽植株的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这样,也会造成烂根死亡。总之,给乌蕨浇水,既要保持土壤绝对湿润,又要使其通风透气,这样植株才能长好。
光照:乌蕨原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雨林中,因此喜欢温暖和荫蔽凉爽的气候环境。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植株不需要阳光照射,长期荫蔽于室内,因为任何植株都必须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创造本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也就是说,即便是生长在雨林中,它也需要适宜的阳光照射,只不过它不能忍受夏季的强阳光直射。如果夏季蕨叶在强阳光直射下,会使植株体内的温度升高和水分的丧失,严重的会导致叶片被烈日灼伤,边缘和叶尖干枯,这不但影响植株的观赏,而且也影响它的正常生长。莳养者在知道了乌蕨的这种生长习性后,晚春至早秋,在一些阳光较为强烈的地区,要给予植株比较柔和的非直射的光照,通常室内由东面或北面窗口照射进来的阳光是较为理想的光源。就乌蕨的生长习性来看,同样的植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生长的抽芽期应加强荫蔽,而冬季休眠期则要求阳光充足,不能将其长期放在荫蔽的地方,这对植株采光越冬大有好处。
温度:乌蕨喜欢温暖而又凉爽的气候环境,不耐寒,越冬温度要求在12-15℃。冬季要注意保护植株的叶片,因为蕨叶为掩护根状茎的良好覆盖物,叶片要避免大风(特别是过堂风)的吹袭,一般可用屏风或竹帘遮挡风吹。其他季节,既要要求湿润的环境,又要有适量的新鲜空气,因此,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通风,这样乌蕨才能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