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温榆河畔实验基地,该实验室于2007年初筹建,2009年5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风洞实验室建筑面积4665m,技术领先,设备优良,拥有大型建筑风洞、高性能工作站、电子压力测试系统、激光测振仪等精密设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条件上的特色和优势在于:
风洞尺寸较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的风洞总长96.5m,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建筑风洞。布置在长108m、宽27m、高16.8m的封闭实验大厅内,利用大厅空间作为气流循环通道。在实验大厅大门开启之后,还可使风洞以外循环方式运行,以开展雪荷载模拟、污染扩散等环境评估试验。风洞包含两个试验段。高速试验段为主力试验段,主要进行结构抗风试验研究;低速试验段截面尺寸较大,可满足地形模拟和小区风环境评估等大尺寸模型试验的要求。
设备精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配备的美国Scanivalve电子压力测量系统可实现1280点的同步测压,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高频、大规模的压力测量可满足绝大多数建筑物模型脉动压力测量的试验要求,尤其是在进行压力瞬态积分时能够保证计算的精度;配备了4台德国Polytec激光测振仪,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内嵌独立的位移解码器,可实现非接触式的振动速度与位移的测量,测量精度大大超过其它同类产品;美国NI的高精度、高动态范围的数据采集系统配合美国PCB的超小型加速度传感器(重仅1g,频响范围2~10kHz),可满足风洞气动弹性模型试验要求;美国ATI公司的多轴力/力矩传感器可作为高频底座天平进行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洞试验测量;此外还配备有用于丹麦Dantec公司的四通道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和Irwin地面风速探头等风速测量设备。
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团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队伍,现有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5人,工程师7人,实验人员3人。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近年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长期从事结构咨询、设计工作,能深入理解设计需要,且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主编单位,出具的风工程实验研究报告能很好的满足设计方的要求。
一、业务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可开展各类风工程研究:
1)风洞刚性模型测压试验
2)高层建筑的高频底座天平试验
3)风洞气动弹性模型测振试验
4)有限元风振分析
5)行人高度风环境评估
6)CFD数值模拟
7)环境噪声分析
8)雪荷载的数值模拟
9)其他风工程及工业空气动力学实验
二、典型案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建筑风洞实验室建成以来,已完成上百项各类工程项目的风工程研究,工作内容涵盖了刚性模型测压、高频底座天平测力试验、气动弹性模型风振试验、有限元风振分析、CFD数值模拟、行人高度风环境评估等风工程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当地重要的地标式建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