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简介

2022/07/1675 作者:佚名
导读: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钢铁和有色金属产能分别连续18年和17年全球第一,冶金工业能耗大,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3%、工业能耗的28.72%,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的强化供热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也是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 传统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方式,主要依靠加大富氧/燃料供应量,存在炉体寿命短、金属直收率低、金属工件过热过烧、产品成

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钢铁和有色金属产能分别连续18年和17年全球第一,冶金工业能耗大,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3%、工业能耗的28.72%,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的强化供热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也是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

传统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方式,主要依靠加大富氧/燃料供应量,存在炉体寿命短、金属直收率低、金属工件过热过烧、产品成材率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使用要求等难题。如何攻克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难点,已成为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课题。

由昆明理工大学王华教授领衔的产学研创新团队 ,针对冶金炉窑强化供热过程不均匀、不精准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经过了27年的系统研究和持续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资助下,针对“有色金属富氧熔池熔炼技术”的生产工艺难题,提出了冶金炉窑动量-质量-热量传递过程非线性协同强化的学术思想,先后构建了熔池气泡搅拌和氧组元定向传递的协同调控机制,建立了冶金炉窑全时空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研发了冶金炉窑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实现了用最小的气泡搅拌动能达到充分传递和整体强化、减小喷溅,提高富氧利用率和炉窑设备寿命,突破了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控制不精准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不能满足高端需求、产品成材率低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发达国家高端金属材料热加工精准均匀加热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冶金炉窑节能增效的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我国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绿色发展。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