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南昌市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简介

2022/07/16219 作者:佚名
导读:(一)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2018年12月30日,我市印发《南昌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机构设置等内容,确定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5个,其中,市委设置纪检监察机关1个、计入限额的工作机关16个,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8个,并明确统筹推进市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其他市级各项改革任务。机构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后,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提出的工作安排表,

(一)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2018年12月30日,我市印发《南昌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机构设置等内容,确定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5个,其中,市委设置纪检监察机关1个、计入限额的工作机关16个,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8个,并明确统筹推进市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其他市级各项改革任务。机构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后,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提出的工作安排表,全面组织实施。市级44个涉改部门的“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调整文件均于2019年3月底前印发到位,涉改部门人员转隶和超编人员分流工作稳妥推进。同时,加强对县区机构改革的督促指导,确保了市县机构改革2019年3月底前同步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一是统筹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以“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服务”为目标,对照相关法律法规、部门“三定”规定、部门权力清单,对市直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情况进行清查,逐一剥离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南昌市直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将113家市直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围,与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并结合涉改部门“三定”和机构编制调整,做好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剥离工作。2019年3月底前,市直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已全部回归机关并写入机关“三定”。二是持续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南昌市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强化业务指导、定期通报抓牢督导,持续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落实。截止2019年11月底,市属39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35个单位已基本完成改革,改革完成率90% 。

(二)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实现网上咨询全覆盖,可网上材料预审211项,可网上材料核验、全程网办197项,四级办理深度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达到100%。“南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已实现与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拓展提升“赣服通”功能,推进市县两级“赣服通”分厅建设,全市共上线事项587项,其中366项政务服务事项,221项电子证照。在2019年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电子政务办公室全国32个重点城市电子政务发展评估报告中,南昌市排名第11名。二是全面开展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全面实行“一窗受理”。按照“综合受理、协同办理、限时办结”原则,对建设项目审批实行统一由一窗进件、出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同时,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市场登记、投资项目、城市建设、建筑工程、人防交通、农林水务、社会事务、卫计食药、建筑规划、安全图审十个分类综合窗口,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综合出件”集成化工作模式。开展“一链办理”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立项用地、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阶段,分别实行一链办理,每阶段“一张办事指南、一套申报材料、一份申请表单”。开通企业开办联合办证窗口,实行市场登记、税务、公安“一窗受理、一表申请、联合办理”,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完成。深入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新增“一次不跑”事项21项、“只跑一次”事项118项,市本级“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事项分别为114项和544项,全市“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事项分别为965项和2791项,全年办件量达481万件和791.2万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印发《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在全省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的通知》,并将具体管理举措向社会公开。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江西政务服务网上可查,按照标准化编制编印全新的审批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所有的办事指南前台对外公布。同时聚焦群众办事前“在哪办,如何办、怎么去”的烦心事、小问题,编制了《南昌政务服务“百事通”》系列手册,让群众办事有了“攻略”,政务服务有了“导航”,群众办事少跑路、不再难。优化完善延时错时服务。截至目前,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办件共33万件,占全省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办件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压缩重点事项办理时限。我市以投资项目“六多合一”(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介合一、多测合一、多证合一)审批服务改革为主导,同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各部门的努力下,积极落实文件各项工作任务,举措有力、效果显著,将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9个和60个工作日以内。南昌市“多证合一”改革获得了《人民日报》及中央部委的高度肯定。

推进“减证便民”改革。完成对涉及证明事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取消证明事项25项。完成市本级政务服务证明事项清理,取消调整证明事项286项。在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中,采取信息共享、网上核验、项目建档等措施,压缩非核心要件,全市共累计取消、减少各类证明材料286项,市行政审批局取消、减少证明材料192项,办件时间压缩到了平均4.03个工作日,占法定时间的1/5不到。

(三)推进信用南昌建设

不断加强信息归集和公示力度。一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市级平台已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了数据的联通共享。“信用南昌”门户覆盖信用动态、政策法规、联合奖惩、信息公示、信用服务、异议处理、双公示、信用代码公示等栏目。二是平台数据进一步规范。市信用办组织全市48家单位编制了《南昌市市级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19年版)》,并召开全市专题业务培训,明确了专、兼职联络员,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规范性。三是数据归集力度不断加强。市级平台已获取48家市直单位、10余个县区(开发区)、10余家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53亿条。四是积极推进“双公示”工作。全面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持续推送双公示内容至“信用江西”和信用中国(江西南昌)网站,并链接了“信用中国”和“信用江西”网站。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已向省平台推送18.9万余条高质量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五是加大信用事件信息公开、信用制度信息公开、黑名单的公开程度和其他政务公开力度,不断提升政府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推进联合奖惩部门联动。建立健全联合奖惩工作制度体系。出台《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对我市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通知》《关于落实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细化了联合奖惩清单,并有序组织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以及各市直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加大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力度。2019年1月,市信用办、市城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南昌市城市管理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城市管理领域探索开展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工作试点,取得较好效果。

二、提质量,持续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加强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目前最为迫切解决的事项。我市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城市,在推进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亟需通过立法来解决。因此,我市将《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列入2019年立法计划。2019年12月,《条例》经批准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出租房屋涉及的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需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2019年立法计划中还将《南昌市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列入其中。为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增加立法工作透明度,在《条例》起草、修改过程中,开展了调查研究,征求了市直有关部门、县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稿在政府网站上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同时召开了专家讨论会,根据调研和征求意见的情况,反复修改定稿,以保障立法质量。

建立常态化清理机制。根据机构改革后的情况变化,及时组织对涉及机构改革的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进行清理,审查2件建议一揽子修改的法规项目和2件建议废止的法规项目后报市人大,审议通过4件建议一揽子修改的规章项目和1件建议废止的规章项目;开展了涉及开放政策、《外商投资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府投资领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两次专项清理。

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拟订法规规章草案和制定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实施意见》。二是公布了市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从源头控制文件数量、提升文件质量。三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8件;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报送备案的1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严格审查,做到一件一登记,并公布了目录。

三、严审查,着力提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法治化水平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坚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公共决策事项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2019年1月、8月,《南昌市住房发展规划(2018~2022)》《南昌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分别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事项进行专家评审。2019年7月12日,市政府举行专家研讨会,围绕调整机动车尾号和“两桥两路”外地车牌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研讨。参加会议的包括五名交通领域的专家。在专家评审通过的《调整机动车尾号限号“两桥两路”外地车牌车辆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报告》基础上,秉承时机成熟,平稳过渡,外地车和本地车辆相同管理的原则,8月5日,我市发布《关于南昌市调整限号管理措施的通告》。进行合法性审查是重大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南昌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20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的通知》等均经由市政府法制审核机构审查出具意见。经合法性审查后,重大事项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审议。此外,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市政府法律顾问全程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参加市政府组织的重大事务协调会,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四、强监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市委编委先后印发了《关于组建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通知》《关于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关于组建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关于组建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关于组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通知》,推进5个领域综合执法。城区五大领域相关执法机构的编制已经上划。

(二)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

自2017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试点工作要求,着力构建“1 6 5 X”制度体系,即一个方案、六项制度、五张清单、多项细则。2019年,结合我市行政执法实际,印发了《南昌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的通知》,实现“三项制度”全覆盖。全市9个县(区)、40个市直部门共出台三项制度实施具体相关制度974件,其中执法公示339件,全过程记录321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14件。

(三)推行“互联网 监管”系统建设

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在全市各部门、各县区推进“互联网 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工作,按照“数出一源”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监管事项清单和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为全面提高执法效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定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我市共梳理监管事项目录7324项,行政检查事项5919项。事项梳理的进度和质量均属全省前列,南昌市本级、东湖区、安义县作为样本数据供全省各设区市参照。

(四)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一是动态调整2019年度“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今年机构改革后,我市组织市直33个执法部门根据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能对其检查事项进行调整,汇总形成了《2019年度南昌市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加大指导培训和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应用和日常监管。2019年9、10月份,我市组织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9年,全市共有检查事项1499项,检查人员7301名,检查对象146483家。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开展双随机任务1208次。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一律通过平台开展行政检查,做到程序规范、严格报批,避免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现象,并实现了行政执法的全程留痕、全程监督、智能联动监管,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行政执法的公正透明。

五、强监督,保证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我市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为动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系列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全市政务公开。一是着力加强政策解读。明确政策解读范围。我市围绕“五型”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重点民生工程,梳理应解读政策,加强对涉及面广、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及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文件解读。强化解读主体责任,坚持“谁起草谁负责、谁发布谁解读”的原则,落实文件牵头起草单位带头解读,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的职责。深化解读内容,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及执行标准,确保政策内涵透明。丰富政策解读形式、方式。我市积极探索多媒体解读,借助第三方技术力量,运用图解、视频解读、动画解读等多种形式。拓展政策解读渠道,统筹运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发布政策解读信息,扩大解读信息的受众面。二是提高决策公开水平。我市不断完善决策公开制度,将政府决策预公开、决策过程公开以及政策发布、解读、回应等环节有机串联。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细化重大决策事项名称、承办和配合单位、实施时间及公众参与方式等,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深化决策出台后的解读、回应,提升决策的公众知晓率和理解支持率。三是强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大重点建设项目领域、三大攻坚战领域、重点民生领域等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针对各项重点领域信息,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到部门,深入推动重点领域信息有序、全面公开。四是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已完成市本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贯通全市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信息往来,消除数据孤岛。为便于公众准确、快捷地利用政务公开平台获取信息,我市将继续加强政务平台建设,计划于2020年底完成全市各县区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一级政府只设一个行政复议机构。对以政府工作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均由同级人民政府受理,行政复议决定以人民政府名义作出,加盖人民政府印章或者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用印章。在市本级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督促县区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切实承接、履行好行政复议工作职责,坚决杜绝职能重组后出现行政复议工作停滞甚至“工作断档”的情况,并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在2019年年底前要完成新一届行政复议委员会的组建和运作。目前,该项工作基本已完成。

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应用。在省司法厅明确的期限内完成了2006-2008年共2000件案件信息的补录工作。进一步规范了2019年度案件办理信息的日常录入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县区信息录入工作的督导,目前全市的行政复议案件信息录入工作已形成常态机制。在全省行政复议工作视频会上,省司法厅也对我市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在工作中坚持秉公办案、依法办案、独立办案和集体讨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依法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灵活运用行政调解,将调解运用到行政复议办案的全过程,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讼宁人。2019年,市本级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08件,审结427件。其中,维持271件,终止115件,责令履行12件,确认违法7件,撤销6件,驳回14件,调解结案2件。

(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认真履行行政应诉职责

2019年,我市对以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答辩,依法出庭应诉,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出具情况说明,并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严格履行法院生效裁判。

六、解纠纷,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持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国家宪法宣传周和“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并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12月4日,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东湖区在东湖区宪法广场举办2019年“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大型宪法宣誓仪式教育活动暨大型宪法宣誓仪式。以“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全面推进法治南昌建设”为宣传主题,打造了江西省首列“宪法宣传号”主题地铁专列,整个宣传运行期间将覆盖受众400万人次。在2019年宪法宣传周期间,累计开展“宪法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1380余次。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我市已建成1个市级法治文化公园,14个县(区)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235个基层单位法治文化阵地,5个“共享法律云服务亭”以及覆盖城乡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评选命名出27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其中2个法治文化阵地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将15个基地制作成“VR”形式供群众网上参观游览,形成融合“线上 线下”的多元化、立体化法治文化阵地。举办了三届全市普法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在网络展播获奖作品43部。“洪城法韵”法治文艺作品库已收录优秀法治微电影微视频110余部,法治书法作品120余幅,法治征文和普法调研文章1350余篇。举办了两届AR形式“学法达人勇闯关”微信法律知识竞赛,参赛用户超25万。“洪城说法”官方抖音号已吸粉过万,短视频总点击量已超150万次。

重点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已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总数为279657人,其中普通“法律明白人”为268104人,“法律明白人”骨干为11553人,各村民小组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培养人数均在1人以上,且农村“法律明白人”户数占总户数30%以上。颁证上岗的“法律明白人”总数为248170人,通过江西省“法律明白人”网校培养的人数为128745人,占颁证上岗总数的比值超过30%。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及骨干在在参与普法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开展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我市深入开展法治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高质量完成对全市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初核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法治保障。

(二)加强社会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按照“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 信息化支撑”的建设模式,建成四级综治中心2058个。市综治信息平台开发了多种特色功能应用模块,与公安、司法、安监等12个部门互联互通,完成了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数字城管等部门平台的对接。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同时还研发上线了南昌社会治理APP,群众可以很便捷地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查询进度、开展评价、享受服务,实现社会治理事件的“采、分、办”一体化,搭建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受理群众事(案)件11832件,受理率100%,使所有上报的案事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雪亮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大规模运用高新科技,打造智能防控体系。自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6.3亿多元,新建成一类高清“天网”探头50000余个,其中具有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烟感监测、热成像监测等智能探头20000余个,智能探头的数量和比例全国领先,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道路、重要场所以及1160个行政村全域覆盖的目标。大力整合政府机关、地铁、公交、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体育馆、医院、学校、城管、交通等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二类探头60000余路,超额完成了示范城市25000路的工作目标。确保人过留像、车过留牌,极大地挤压了犯罪空间。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刑事发案量由“雪亮工程”建设前的日均150起下降到日均50起左右。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高位推动,持续推进整治行动。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昌市深化安全生产九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南昌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南昌市化工生产企业摸底排查工作方案》等文件。部署开展了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技术服务专项治理、九大安全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全市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等一系列活动,确保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三)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

加强信访工作。2019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两次全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扩大)会议、一次信访稳定工作调度会议,对全市信访稳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专门调度,协调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推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市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定期常态接访、专题约访和带案下访等方式接谈信访群众,共接待信访群众1236批3258人次,推动解决了591件信访问题。各地在接访过程中,还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顾问的作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领导接访,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成立9个专班集中化解信访突出问题。针对非吸融资、特殊群体、城乡建设、涉法涉诉等九大信访重点领域,共排查梳理出252件信访突出问题,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九个工作专班集中化解。截至目前,已经化解了165件。其中,涉法涉诉、环境保护两个专班信访问题已经全部化解,拖欠工资、交通运输、特殊群体等专班信访问题化解率都在80%以上。信访事项网上办理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截至10月底,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达到99.96%、按期办结率99.98%、群众满意率98.31%。聚焦解决信访积案大化解突出问题。制定并下发了《信访积案大化解工作方案》。截至11月11日,累计排查交办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64件,已化解办结50件,化解率达到78.12%。

推进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打造过硬调解队伍,择优选聘15名人民调解员,组建首批市级人民调解专家队伍,为疑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意见。打造专业调解品牌,充分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品牌效益”,打造个人调解工作室29个,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镇)”。聚焦重点调解领域,指导组建了南昌市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南昌市互联网纠纷调解中心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推动人民调解延伸到了医疗、交通、物业、劳资、金融、互联网、商事等20多个领域。截止目前,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纠纷11922起,调解成功11848起,调解成功率达99%,成功将大量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