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到9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已达30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外耗用106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入海水量480亿立方米,90年代仅120亿立方米。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
1999年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断流的现象虽有缓解,但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流域未来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据预测,黄河流域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下游流域外供水按国务院分水指标控制,正常来水年份2010年流域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西线、东线、中线调水工程,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网络,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北各省区和沿黄人们热切盼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早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