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TRIZ、复杂性理论、公理设计、功能设计等富有特色且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种面向中国企业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方法体系。
已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CIMS、工程设计学报、Computers in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Development、Journal of TRIZ in Engineering Design等国内外期刊以及ASME、IEEE、CIRP、IFIP、IEEM等国际会议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发表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9本;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版CAI软件;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方法(TRIZ)相关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包括承担了第一个国家、河北省和天津市TRIZ纵向科研项目;承担10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0项。
中心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广泛的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交流与合作,已成功主办第三届IFIP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国际会议以及五届中国TRIZ高级研讨会,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
在TRIZ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TRIZ与国际上多种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集成,形成有效支持产品创新的技术创新共性技术,包括破坏性创新使能技术、集成创新使能技术、渐进性创新使能技术、产品平台设计技术、理想化六西格玛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技术等。其中计算机辅助创新系列软件填补了我国CAI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为技术与产品创新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成为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持工具。
在技术创新共性技术的指导下,依托单位以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制造装备开发与技术服务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中心已为科技部、黑龙江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河北省科技厅等省市和河南天冠集团、新奥集团、三一集团、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了创新师资培训班或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培养创新师资、创新工程师共计1500多人;还曾为中国航天五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18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等单位开办了TRIZ讲座。
中心探索不同层次的校企联合方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培养创新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技术创新共性技术在特种阀门、自动化成套装备、特种机器人、中药机械、数控机床、煤矿机械等行业中应用,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指导,应用技术创新方法快速、高质量地解决企业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0余项,申请专利400余项。
中心将继续围绕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追踪国际前沿,开展科研攻关与工程化研究,加快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步伐,建成国内重要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的重要科技支撑。
2021年4月30日上午,科技部国家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权设立的青少年教育与集训基地正式落地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