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按照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采用一整套生物和技术的措施,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统称为土地利用。概括地说,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
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研究始于30年代。30~40年代,中国少数农业经济学家和经济地理学者开始从事土地利用研究,如1931~1932年,农经学家张心一的《中国农业概况估计》,即是利用实地调查和农业统计资料,编制了全国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和农作物分布图及统计表,它是中国近代较早的农业土地利用研究成果。1937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对中国东部农业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进行了广泛调查,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及图集,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土地利用的情况和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地理系的一些学者,在西南地区开展了土地利用调查和制图研究,其中1943年吴传钧进行的四川省威远县山区土地利用调查,1944年程璐进行的四川常寿县水库淹没区和云南省滇池的土地利用调查,浙江大学进行的贵州省遵义县土地利用调查,都代表了40年代中期土地利用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是对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调查和制图研究。1949~1950年,吴传钧主持开展了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研究,利用1:1万地形图进行野外填图,最后编制出版了《南京土地利用图》(1:4万),这是50年代初期土地利用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后来研究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1956~1960年,在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中,吴传钧等编制了1:300万土地利用图,概括反映了黑龙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及分布特点,是编制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图的一种尝试。
1958~1961年,邓静中等结合农业地理调查开展了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调查。如1958年北京市郊区昌平县马池口土地利用与农作物布局调查,1960年山西省离石县城关公社和李家山林牧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61年湖南省永兴县田青大队亚热带丘陵区土地利用和单、双季稻布局调查,湖北省孝感县卧龙公社蟠龙垸大队平原、湖垸地区土地利用与农作物布局调查。以上调查研究都是以农业土地利用为中心,利用1:5000地图进行地块填图,在分析现状土地利用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的建议 。
196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协作完成了《中国土地现状区划》研究。本次区划是以如实反映各地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现实特点作为基本依据,具体包括:①对于热量、水分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程度;②农业经营方式的特点,如农作制度、畜牧制度;③农业部门和作物结构及生产水平;④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考虑自然经济条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方向。以此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4个一级区、12个二级区、51个三级区,129个四级区。分区阐述了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方向及途径,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土地利用区划研究成果,后来成为进行全国农业现状区划的重要基础。
1973~1978年,在吴传钧主持下,组织全国各地理单位开展了“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的编写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中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中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中国耕地、林地、牧地、陆地水域等利用现状和问题,并对宜农荒地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北方水浇地分布图》、《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图》和《中国土地利用概图》(1∶600万)。其中,《中国土地利用概图》将中国土地资源划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道路、冰川、永久积雪、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矿山10个类型,它是我国第一幅全国范围土地利用现状图。
1973~1977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技人员再次前往黑龙江、内蒙古东部进行荒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研究,提出了开发利用荒地资源的建议 。
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但是,土地资源不清,利用不当,管理不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查清土地资源家底,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揭示土地开发潜力,探讨土地合理利用方向和途径,成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