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泄降锥,做为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一种特例也具有两重性,这种两重性就是既具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分析地下水漏斗时,也必须从利弊两个方面全面地进行分析,不然就会陷人片面性。
1、漏斗的出现才能保证取水
不论是城市供水水源地还是农业的井灌区,都希望科学合理地挖掘取水建筑物的潜力,保障按量供水也就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
2、漏斗的出现可以获得额外的补给水源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漏斗的出现腾空了地下水库库容,有利于接受各种补给(仅以潜水为例)。
(1)获得地表水体的额外补给: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和扩大,会使原来不发生补给关系的地表水体而发生补给。如:西安市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均是傍河水源地,当漏斗区取水扩大后,漏斗范围也随之增大,当扩大到河床时就夺得了河水的补给。如果漏斗不扩大,就得不到河水的补给。
(2)获得降水入渗和灌溉水人渗必须是引客水灌溉的补给:在少量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地下水漏斗很不明显。这两部分补给,对地下水的影响只是使该地的地下水位升高,水量增加,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成逸流而流向下游。
(3)夺取潜水蒸发量。据有关试验资料,当地下水埋深小于5-7m,当地土壤又是粘性土时,地下水会通过蒸发而消耗,使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如果漏斗区出现在地下水埋深小于5-7m的地区,由于漏斗区的水位下降,就人为地扼制住了这种无益的消耗,也将这部分水量转化成了开采量,这就额外增加了开采量。
(4)可以获得下部承压水的补给,承压水漏斗可获得潜水的补给,如果在形成漏斗后潜水和承压水的水位出现水位差时,水位高的一方会通过隔水层天窗向另一方流动而形成补给关系。
(5)获取地下水本身的补给。漏斗未形成前,地下水按补给区—逸流区—排泄区的规律运动,基本可分割成条带状即单宽流量,互不干扰。漏斗形成后会改变这种状态,取水建筑物的四周,均向中心汇流。原来只接受上游地下水的补给,漏斗扩大后,使其左、右两侧地下水流拐向漏斗区,下游的地下水也倒向漏斗区,因而也增大了开采量。由于存在以上几方面的额外夺取的补给,所以一般漏斗区抽水量实际情况远比当初设计时大。
地下水漏斗形成后,也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漏斗区内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会增加开采成本,水位的不断下降,会带来机井、电机、水泵的更新换代;另外,提水要消耗能量,能耗与抽水量和扬程的乘积成正比,在同样的开采量情况下,水位不断下降也就需要水泵扬程的不断增加,消耗的能量也随之增大,所以会增大开采成本。
2、漏斗的发展扩大可能引人新的污染源,一是漏斗扩大后纳人补给的地表水体已污染时;二是漏斗扩大后有污染的废渣时;三是漏斗扩大后沿海地区引起海水倒灌时都会使水质变差。
3、对漏斗区农业的影响:取水困难,机泵更新,能耗增加,加重农民负担。
4、产生不良地质现象的危害:如发生地面沉降,地裂缝,有的还可能诱发滑坡。等总之,地下水漏斗是抽水引起的必然结果,对地下水漏斗产生的利弊要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要扬长避短,扬其利,避其弊,使这对矛盾着的事物尽力使其处于平衡状态,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