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防渗毯渠道衬砌防渗防冻胀试验研究
膨润土防渗毯是水利部2004年引进国际先进水利科学技术(948)项目的一项科技成果。通过“948”项目,在国内首次将膨润土防渗毯应用到渠道砌护中,在汉延渠和惠农渠建立试验段,2005-2007年开展了防渗毯在渠道衬砌中的防渗、防冻胀、防冲刷效果试验,施工工艺试验,耐久性试验,对采用防渗毯的不同衬砌结构型式进行试验观测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为水利部推广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宁夏渠道衬砌防冻胀试验研究
为探索灌区渠道衬砌防冻胀应用技术、消减冻胀破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经过大量的灌区渠道现状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渠建立试验段,开展防冻胀试验。首次将聚苯乙烯保温板应用到干渠砌护中,设计12种不同衬砌结构型式,通过3年的试验观测,研究提出了适合宁夏灌区特点、满足渠道安全运行、经济实用、防冻胀效果显著的混凝土板+土工膜+苯板等多种衬砌结构型式,解决了灌区渠道砌护工程冻胀破坏的技术难题。
项目成果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方寒冷地区支斗农渠衬砌结构优化定型研究
针对宁夏灌区支斗农渠衬砌中存在的规格种类繁多、抗冻胀性能差等问题,从实地调查、理论计算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分析研究了U形衬砌渠道的破坏原因,考虑力学、水力要素特点和经济性,确定了适合宁夏季节性冻土地区U形渠道适宜的直立段倾角,对U形和弧形渠道进行了优化、定型设计,出版发行《宁夏灌区支斗农渠衬砌定型图集》,统一了渠道衬砌标准,并作为灌区支斗农渠衬砌设计与应用的标准图集,在北方寒冷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技术应用集成与研究
项目分析研究了河道自然特性与演变规律;研究提出了黄河宁夏段以微弯整治方案为主,节点汊河方案为辅的结合型整治方案;研究集成了适宜黄河宁夏段应用的护岸、坝垛、锁坝、潜坝、疏浚等河道整治关键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的适用条件、运用机理、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研究集成了加高培厚、护坡与防渗、堤岸防护、入黄河口治理等堤防构筑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典型河道治理技术集成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研究提出了宁夏黄河因地制宜的治理的模式和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宁夏黄河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防渗新材料在宁夏灌区末级渠系衬砌中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首次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竹塑渠道在宁夏灌区试验铺设,将部分替代传统的混凝土砌护渠道,可有效改善灌区输水条件,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对宁夏末级渠系防渗砌护将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湿陷性黄土地区均质土坝加坝技术集成与研究
为了研究宁南山区除险加固水库坝前淤积面加坝技术的可靠性,项目通过大坝原型试验观测和数学模型实验,研究和分析水库淤积面加坝后坝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均质土坝加坝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宁夏引黄自流灌区输配水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开展了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技术、渠道衬砌新材料引进与应用、农田建筑物定型配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输配水工程安全评价体系和维修养护标准的研究,挖掘灌区输配水过程的节水潜力,提出宁夏季节性冻土地区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型式与结构,优化、定型和统一灌区支斗农渠、农田建筑物衬砌标准和规格,提出管道输水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适宜范围和实用技术,建立完善的输配水工程安全评价体系和维修养护标准,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项目成果将为宁夏引黄自流灌区输配水工程持续发挥效益提供技术支撑,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改造提供规范、标准支持,为区域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供技术保障。
★宁夏灌溉渠道衬砌技术集成研究与标准制定
项目研究提出了适宜宁夏地区的聚苯乙烯板 土工膜 混凝土边坡结构、以及20cm厚现浇混凝土圆弧坡脚 4cm保温苯板基础结构的防渗、防冻胀组合型式,解决了衬砌渠道渗漏、冻胀破坏严重的技术难题,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制定了《灌溉渠道衬砌工程技术规范》(DB64/T 811-2012)地方标准,统一了灌溉渠道衬砌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该《规范》是我区在国内首次颁布的有关渠道衬砌技术的地方标准,是渠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值得北方同类地区借鉴,其意义重大。
项目成果获中国农业节水二等奖,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宁夏水利工程格宾与土工格栅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充分借鉴了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总结以往工程实际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格宾和格栅材料相关技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结合宁夏水利工程具体特点和工程实际,综合工程建设、设计、科研、施工、运行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编制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宁夏水利工程格宾应用技术导则》和《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用于指导设计单位科学合理设计,审查、审批部门把握关键环节,建设、管理单位正确采购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