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第二版)图书目录

2022/07/16109 作者:佚名
导读:绪论1 一、安全检测的目的、作用与意义1 二、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三、我国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2 四、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 第一章安全检测用传感器5 学习目标5 第一节概述5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5 二、传感器的分类及要求7 三、常用传感器8 第二节温度传感器8 一、膨胀式温度传感器8 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0 三、热电阻温度传感器12 四、半导体热敏电阻13 第三节压力传感

绪论1

一、安全检测的目的、作用与意义1

二、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三、我国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2

四、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

第一章安全检测用传感器5

学习目标5

第一节概述5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5

二、传感器的分类及要求7

三、常用传感器8

第二节温度传感器8

一、膨胀式温度传感器8

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0

三、热电阻温度传感器12

四、半导体热敏电阻13

第三节压力传感器14

一、应变式压力传感器14

二、压电式压力传感器16

三、电容式差压传感器16

第四节流量传感器17

一、差压式流量传感器18

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20

三、涡轮式流量传感器21

四、超声式流量传感器21

第五节物位传感器23

一、音叉式料位传感器23

二、电容式料位传感器24

三、超声式料位传感器27

四、微波式及γ射线料位传感器30

第六节气体传感器30

一、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32

二、热线式热传导率气体传感器32

三、半导体气体传感器32

第七节传感器的选用原则35

技能训练温度传感器使用实训36

复习思考题37

第二章粉尘检测38

学习目标38

第一节粉尘的来源、分类及其危害39

一、粉尘的来源39

二、粉尘的分类40

三、粉尘的危害41

第二节粉尘物性检测41

一、粉尘密度检测41

二、粉尘比电阻检测42

三、粉尘的可燃性及爆炸性检测45

第三节粉尘颗粒检测47

一、显微镜法47

二、惯性分级法48

第四节粉尘浓度检测54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55

二、作业者个体接触粉尘浓度检测57

三、管道粉尘浓度检测58

第五节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检测66

一、焦磷酸重量法66

二、碱熔钼蓝比色法66

三、X射线衍射法66

四、红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67

第六节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评定67

复习思考题68

第三章有毒有害物质检测69

学习目标69

第一节概述71

第二节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72

一、化学分析法72

二、仪器分析法73

第三节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76

一、pH值的检测76

二、非重金属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78

三、重金属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79

四、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82

五、有机污染物的检测86

六、挥发酚类的检测88

七、矿物油的检测89

八、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90

第四节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93

一、二氧化硫的检测93

二、氮氧化物(NOx)的检测96

三、一氧化碳的检测98

四、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的测定99

五、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检测100

六、苯及苯系物的检测101

七、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102

八、氟化物的检测103

九、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103

第五节企业常用安全分析105

一、安全分析的分类、级别108

二、安全分析取样及要求108

三、安全分析方法110

四、安全分析相关事宜及注意事项115

技能训练水样pH值的测定116

复习思考题118

第四章噪声检测119

学习目标119

第一节概述119

第二节噪声的物理量度和主观量度120

一、噪声的物理量度120

二、噪声的主观量度122

第三节噪声频谱126

一、等百分比频程127

二、等带宽频程128

第四节常用噪声测量仪器128

一、声级计128

二、积分平均声级计和积分声级计(噪声暴露计)131

三、噪声统计分析仪132

四、滤波器和频谱分析仪132

五、实时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133

第五节噪声测量要求133

一、测点的选择133

二、噪声测量场所和环境影响134

三、传声器的布置方向134

第六节噪声测量方法134

一、作业场所噪声测量135

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135

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136

四、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方法137

五、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137

六、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137

七、内燃机噪声测定方法137

八、噪声的频谱分析137

第七节噪声作业级别评定138

一、分级方法138

二、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标准138

第八节噪声控制139

一、声源控制139

二、传声途径的控制139

三、接收者的防护139

四、控制措施的选择140

五、隔声罩140

六、吸声与隔声的基本概念142

七、吸声材料142

八、消声器144

技能训练学校区域噪声检测实训145

复习思考题146

第五章振动检测148

学习目标148

第一节概述148

一、常见的振动作业149

二、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危害149

三、振动病149

四、振动的防护措施150

第二节振动测量的类型151

一、简谐振动151

二、周期振动152

三、脉冲式振动152

四、随机振动153

第三节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3

一、振动测量原理153

二、振动运动量的测量155

第四节拾振器157

一、压电式加速度计157

二、磁电式速度计159

三、拾振器的合理选择160

第五节振动允许标准161

一、人体振动标准161

二、环境振动标准161

三、环境振动测量方法162

第六节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要求162

一、使人暴露于手传振动的常见机械(或工具)和工艺162

二、减少手传振动暴露的方法163

三、通过工作任务的再设计减少振动危害163

四、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减少振动危害164

五、通过工艺的再设计减少振动危害164

六、选用低振动机械、防振系统和个体防护用品165

七、手持式机械(或工具)振动参数的说明165

八、控制手传振动危害的管理措施166

九、培训167

十、减少振动暴露的时间167

复习思考题167

第六章放射性检测168

学习目标168

第一节概述169

一、基本知识169

二、放射性的分布169

三、放射性度量单位172

四、放射性检测对象、内容和目的173

第二节放射性检测仪器174

一、放射性检测仪器174

二、放射性检测实验室176

第三节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77

一、放射性样品采集177

二、样品的预处理178

第四节放射性检测方法179

一、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179

二、水中放射性检测181

三、土壤中放射性检测181

四、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性化学分析方法(离子交换法)182

复习思考题182

第七章雷电、静电的检测与控制183

学习目标183

第一节雷电的形成及危害184

一、雷电的形成184

二、雷电危害的类型185

三、雷电的危害方式185

第二节静电及其危害186

第三节油库的防雷安全检测187

一、金属油罐防雷安全要求187

二、非金属油箱的防雷安全要求187

三、人工洞石油库防雷要求188

四、油库电源系统防雷电波入侵的安全要求188

五、油库输送系统的防雷安全要求188

六、油库可燃性气体放空管必须设防直击雷装置188

第四节油库的防静电安全检测188

一、防静电的接地要求188

二、防静电的工艺技术要求189

复习思考题189

第八章生产装置安全检测——无损检测190

学习目标190

第一节概述191

一、 无损检测的目的191

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192

第二节射线照相法(RT)193

一、射线照相法的原理194

二、X射线检测的应用194

三、射线照相法的特点195

第三节超声波检测(UT)196

一、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196

二、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方法199

三、超声波测厚仪201

四、超声波检测的特点202

第四节磁粉检测(MT)202

一、磁粉检测的原理202

二、磁粉检测的操作要点205

三、磁粉检测的特点207

第五节渗透检测(PT)207

一、渗透检测的原理207

二、渗透检测的优点208

三、渗透检测的缺点及局限性208

第六节涡流检测(ET)208

一、涡流检测的原理208

二、涡流检测的操作要点209

三、涡流检测的特点210

第七节红外检测(TIR)210

一、红外检测的原理210

二、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211

三、红外检测在设备诊断中的应用211

四、红外检测的特点212

第八节声发射检测(AE)213

一、声发射检测的原理213

二、声发射检测的方法213

三、声发射检测的特点214

第九节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215

一、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215

二、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215

复习思考题216

第九章火灾参数检测与自动灭火系统217

学习目标217

第一节火灾探测与信号处理217

一、火灾现象218

二、火灾探测方法218

第二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19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219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要求220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形式221

第三节自动灭火系统与防排烟系统223

一、火灾控制223

二、水灭火系统224

三、泡沫灭火系统232

四、气体自动灭火系统236

五、干粉灭火系统238

六、通风排烟241

复习思考题241

第十章联动控制系统及自动保护243

学习目标243

第一节联动控制及自我保护的基本概念243

一、联动控制243

二、自动保护245

第二节锅炉自动保护247

一、超压报警装置248

二、水位报警装置248

三、超温报警装置249

四、熄火保护装置249

五、停电自锁装置249

复习思考题250

参考文献251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