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辅文 工程力学课程概论 §1 工程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 §2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 2-2 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 §3 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 3-1 工程力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3-2 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一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力和力矩 1-1-1 力的概念 1-1-2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运动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1-3 力对点之矩 1-1-4 力系的概念 1-1-5 合力矩定理 §1-2 力偶及其性质 1-2-1 力偶 1-2-2 力偶的性质 1-2-3 力偶系及其合成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1 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3-2 柔性约束 1-3-3 光滑面约束 1-3-4 光滑铰链约束 1-3-5 滚珠轴承与止推轴承 §1-4 平衡的概念 1-4-1 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1-4-2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4-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5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1-5-1 受力分析概述 1-5-2 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1-6 小结与讨论 1-6-1 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1-6-2 关于受力分析 1-6-3 关于二力构件 1-6-4 关于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适用性 习题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2-1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1-1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2-1-2 等效的概念 2-1-3 简化的概念 §2-2 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3 平面力系的简化 2-3-1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3-3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2-4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2-5-2 关于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2-5-3 关于实际约束的讨论 习题 第3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3-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1-3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3-2 简单的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3-2-1 力对轴之矩 3-2-2 空间力系的简化 3-2-3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3-3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3-1 刚体系统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3-3-2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特点与解法 §3-4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4-1 滑动摩擦定律 3-4-2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关于坐标系和力矩中心的选择 3-5-2 关于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5-3 关于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5-4 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4-1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定 4-1-1 均匀连续性假定 4-1-2 各向同性假定 4-1-3 小变形假定 §4-2 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 4-2-1 外力 4-2-2 内力与内力分量 4-2-3 截面法 §4-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4-4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4-4-1 正应力与剪应力定义 4-4-2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4-5 正应变与剪应变 §4-6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4-7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4-7-1 拉伸或压缩 4-7-2 剪切 4-7-3 扭转 4-7-4 平面弯曲 4-7-5 组合受力与变形 §4-8 小结与讨论 4-8-1 关于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 4-8-2 关于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习题 第5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5-1 工程中承受拉伸与压缩的杆件 §5-2 轴力与轴力图 §5-3 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5-3-1 应力计算 5-3-2 变形计算 §5-4 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5-4-1 强度条件、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 5-4-2 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5-4-3 强度计算举例 §5-5 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5-5-1 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5-5-2 韧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5-5-3 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5-5-4 强度失效概念与极限应力 5-5-5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5-6 小结与讨论 5-6-1 本章的主要结论 5-6-2 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5-6-3 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 *5-6-4 应力集中的概念 *5-6-5 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概述 习题 第6章 圆轴扭转 §6-1 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变形 §6-2 扭矩与扭矩图 6-2-1 外加扭转力偶矩与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 6-2-2 截面法确定圆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6-2-3 扭矩的正负号规则 6-2-4 扭矩图 §6-3 剪应力互等定理 §6-4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6-4-1 平面假定 6-4-2 变形协调方程 6-4-3 弹性范围内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6-4-4 静力学方程 6-4-5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表达式 §6-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6-5-1 圆轴扭转实验与破坏现象 6-5-2 圆轴扭转强度计算 6-5-3 圆轴扭转刚度计算 §6-6 小结与讨论 6-6-1 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及其他 6-6-2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剪应力 6-6-3 扭转静不定问题概述 习题 第7章 梁的弯曲(1)——弯曲内力 §7-1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7-2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7-2-1 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与弯矩 7-2-2 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则 7-2-3 截面法确定指定截面上剪力和弯矩 7-2-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7-3 剪力图和弯矩图 §7-4 小结与讨论 7-4-1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
7-4-2 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8章 梁的弯曲(2)——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几何性质 §8-1 为什么要研究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8-2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8-3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8-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8-5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8-6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 §8-7 小结与讨论 习题 第9章 梁的弯曲(3)——弯曲应力与弯曲强度计算 §9-1 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9-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9-3 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9-3-1 计算梁的弯曲正应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3-2 纯弯曲正应力可以推广到横向弯曲 §9-4 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9-5 基于弯曲正应力的梁的强度计算 9-5-1 梁的失效判据 9-5-2 梁的弯曲强度条件 9-5-3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9-6 小结与讨论 9-6-1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 9-6-2 弯曲剪应力的概念 9-6-3 剪切与挤压假定计算 9-6-4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10章 弯曲刚度 §10-1 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 10-1-1 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10-1-2 梁的挠度与转角 10-1-3 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10-1-4 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10-2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0-2-1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10-2-2 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连续条件 §10-3 工程中的叠加法 10-3-1 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 10-3-2 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10-4 简单的静不定梁 §10-5 弯曲刚度计算 10-5-1 弯曲刚度条件 10-5-2 刚度计算举例 §10-6 小结与讨论 10-6-1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10-6-2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10-6-3 关于求解静不定问题的讨论 10-6-4 关于静不定结构特性的讨论 10-6-5 提高弯曲刚度的途径 习题 第11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1-1 基本概念 11-1-1 什么是应力状态,为什么要研究应力状态 11-1-2 怎样表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11-1-3 怎样建立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11-2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 11-2-1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11-2-2 微元的局部平衡 11-2-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11-3 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11-3-1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11-3-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1-3-3 面内最大剪应力与一点处的最大剪应力 *§11-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1-4-1 应力圆方程 11-4-2 应力圆的画法 11-4-3 应力圆的应用 §11-5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能密度 11-5-1 广义胡克定律 11-5-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11-5-3 总应变能密度 11-5-4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11-6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11-6-1 第一强度理论 *11-6-2 第二强度理论 11-6-3 第三强度理论 11-6-4 第四强度理论 §11-7 小结与讨论 11-7-1 关于应力状态的几点重要结论 11-7-2 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11-7-3 关于应力状态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11-7-4 正确应用广义胡克定律 11-7-5 应用强度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12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2-1 斜弯曲 12-1-1 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12-1-2 叠加法确定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2-1-3 最大正应力与强度条件 §12-2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2-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12-3-1 计算简图 12-3-2 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 12-3-3 强度条件与设计公式 §12-4 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12-5 小结与讨论 12-5-1 关于中性轴的讨论 12-5-2 关于强度计算的全过程 习题 第13章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3-1 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3-1-1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3-1-2 临界状态与临界载荷 13-1-3 三种类型压杆的不同临界状态 §13-2 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13-2-1 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 13-2-2 其他刚性支承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通用公式 §13-3 长细比的概念 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13-3-1 长细比的定义与概念 13-3-2 三类不同压杆的区分 13-3-3 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13-3-4 临界应力总图与λp、λs的确定 §13-4 压杆稳定性计算 13-4-1 压杆稳定性计算内容 13-4-2 安全因素法与稳定性安全条件 13-4-3 压杆稳定性计算过程 §13-5 压杆稳定性计算示例 §13-6 小结与讨论 13-6-1 稳定性计算的重要性 13-6-2 影响压杆承载能力的因素 13-6-3 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13-6-4 稳定性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习题 第14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14-1 等加速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14-2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4-3 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14-3-1 冲击载荷概述 14-3-2 冲击的两种主要模式 14-3-3 计算冲击载荷的基本假定 14-3-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4-3-5 冲击动荷因数 §14-4 疲劳强度简述 14-4-1 承受交变应力的火车车轴 14-4-2 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14-4-3 疲劳破坏特征 §14-5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4-6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14-6-1 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4-6-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14-6-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14-7 基于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的疲劳强度设计 14-7-1 构件寿命的概念 14-7-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 14-7-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 14-7-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14-8 小结与讨论 14-8-1 不同情形下动荷系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14-8-2 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或刹车时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4-8-3 减小冲击力的有效措施 14-8-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习题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附录B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