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 优化技术的早期发展主要体现在军事发展上,随着工业化大发展,又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化设计,优化技术最终自成一体是在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应的理论知识普及之后,与此同时数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也为优化技术独立地位的奠定提供了支持。施工的优化技术一般是在已有方案的情况下引进应用的,尤其适合多方案的大型复杂的施工情况,技术要点在于施工方案设计的参数化,其次是合理的参数评价标准的建立,后期通过评价体系和模型设置平台的协同工作完成条件允许的工程最优化设计。
对某个具体的施工工程,可能会有几种可行方案,有的成本低,有的施工速度快,有的环境影响小,有的安全度高,需要建立一个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优化模型。施工评价目标体系总体上可分为4个方面:
1)技术工艺的可靠性、先进性以及施工的可行性;
2)经济效益评价;
3)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4)工期的比较,
其中,要达到的定量目标,如工期造价等是客观的,可以比较准确的表达;定性目标往往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要达到的目标具有模糊性,如施工难易程度环境影响等。施工方案优选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们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可以用模糊集合“优”的隶属度来表示某方案的优越程度,在多目标优选基础上应用模糊优化理论解决,即多目标模糊优化决策,避免纯经验主义。应用优化原理进行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能全面综合地考虑在技术、经济和时间上的最优,实现最大的效益。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