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日利达发展历史

2022/07/16120 作者:佚名
导读:1996年春天 出生于中国江苏的王惠余先生从海外回归祖国,钻研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走创业之路; 1997年在国外打工4年的王惠余回到了故乡扬州,在经过一番市场调研,王惠余将“太阳能产业”作为创业之本,就是以利民为标志的民本思想的“便众庶之道”。他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无能源则无法生存。太阳神在冥冥之中,眷顾中华神州大地960万平方公里,老天赐予的资源极为丰富。当生活热水愈来愈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之必须时

1996年春天 出生于中国江苏的王惠余先生从海外回归祖国,钻研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走创业之路;

1997年在国外打工4年的王惠余回到了故乡扬州,在经过一番市场调研,王惠余将“太阳能产业”作为创业之本,就是以利民为标志的民本思想的“便众庶之道”。他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无能源则无法生存。太阳神在冥冥之中,眷顾中华神州大地960万平方公里,老天赐予的资源极为丰富。当生活热水愈来愈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之必须时,他的目光越电热水器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锁定了“太阳能热水器”。

日利达 在几个热心朋友的帮助下,王惠余在扬州租了几间民房,从国营大企业买了几台淘汰下来的冲床磨床等设备,算是正式开张了。创业艰难百战多。面对一没品牌,二没技术、三没市场的作坊,王惠余带领10几个人,没日没夜地干开了。王惠余给企业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日利达,,“日利达”,英文SUNLEADA,是八个颇具浪漫的字母,它神奇地合成出一个钢性的诗意:“太阳能行业的领跑者”!创业首年,日利达在蹒跚学步中坚强成长,第一年产值实现了50万。

首战告捷让王惠余对新能源领域信心倍增,王惠余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企业逐年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年年搞技改、上项目,伴随着每一次的技术创新,企业都跃上一个个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日利达”仅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5000多万元。昔日的作坊小厂,已变成拥有东、西两个主厂区,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日利达先后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联合国采购供应商”等诸多国家级荣誉收入囊中。

“日利达”科技创新不搞盲目投入,不搞马拉松工程。其技改思想是:选准路径,量力而行,步步为营,滚动投入,稳步发展。企业的当家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时“日利达”先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成行业领先的电动车生产线,生产规模、制造能力及技术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利用太阳能和电动车的盈利,将研发的触角延伸到光伏领域。日利达成功引进了国外领先生产技术,企业的光伏组件成功出口到欧盟、东欧等多个境外市场,日利达并在西班牙成功建成了海外分公司,让企业拥有抢滩海外市场自己基地。日利达在同心多元发展的同时,一直把光热产业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先后建成了行业首家光热研究所,建成齐全的从集热管、高压发泡生产线、一条龙生产线。

日利达拥有一个开放式的技术开发体系:以江苏扬州为开发基地,以热能研究院为开发中以新能源为开发点,以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

日利达脉动着一条“创新链”:全面采用CAD、CAM等技术,实施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配备先进数控模具中心和柔性试制设备,形成了以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专业技术为主体的多层次、开放式技术开发网络,铸成了科研、教学、培训、开发为一体的“创新链”。

在日利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源源不断:光热、光伏、电动车的新产品100多项,其中62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18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3项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获国家专利60多项。

自主创新,引导着日利达在中国民营企业阵营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一个个精彩的转身:从劳动密集型转到科技密集型;从“中国创造转到世界品牌”;从“区域工厂”转向“知名企业”;从“跟随型”转向“创造领先型”这是蜕变,这是质的飞跃,这是核心竞争力的彰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