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以机械工程学科为引领,形成如下学科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疏浚装备与疏浚技术、机电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水工金属结构设计与制造、热能工程及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焊接自动化、机器人化和智能化技术、先进焊接和表面改性技术、人机系统及人机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及可用性评价等。机械工程学科有教学科研人员12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8人,博导11人,硕导60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 。
科研平台 |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
|
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重点实验室) |
|
常州市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重点实验室) |
|
常州市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重点实验室) |
|
常州市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
科研机构 |
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所 |
机电控制及水下机器人研究所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 |
|
焊接与金属结构研究所 |
|
工业设计研究所 |
|
资料来源: |
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项,科研经费总额超9000万元,年均经费达18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863”、“973”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2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中欧合作项目1项、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部省级项目39项(其中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5项)、横向研发合作项目83项。纵向科研经费1600万,师均纵向科研经费22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受理和授权发明专利分别为480多项和180项。荣获国家及部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成果转化1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
2011年承办国际“Seminar on deep sea mining/dredging(深海采矿/疏浚)研讨会”;
2013承办了中韩“疏浚装备及技术研讨会”;
2015年承办了“全国水利机械优化设计与水利机电设备表面处理技术研讨会”及“2015年度全国检测声学会议和第四届上海-西安声学会议”;
长期坚持开设“研究生学术论坛”,每年组织校内博士教授学术报告会30场,邀请校外专家10余场次(谢友柏院士、谭建荣院士、闻邦椿院士等);
积极开展国际项目的合作研究,与荷兰Delft科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等10余所高校研究所在研究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