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

2022/07/16111 作者:佚名
导读: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能力、相关经济学、经营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开发、教学与科研、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能力、相关经济学、经营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开发、教学与科研、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液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及编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以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三条培养主线,掌握CAD/CAPP/CAM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现代制造业企业、IT产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企业等技术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从事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从事现代制造工程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外企技术公司的产品推广、销售、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可进入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

专业带头人赵武云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发明协会理事,甘肃省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工程装备委员会委员。获甘肃省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负责人张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主任。现任甘肃省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地区暨陕西省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专业前景: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专业的服务领域已经从电力系统向工农业现代化领域电能供应和自动化应用并扩展到了新能源如风力与太阳能发电、高压交直流电力输送与变配、智能电网、数字精准农业、物联网、楼宇自动化等诸多领域,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现代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企业管理与营销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甘肃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电气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积淀,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农业工程的二级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支撑专业。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施了重视掌握基本理论、强化铸就实践技能、磨砺应用创新精神的“三层次”电气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通识、专业、个性化发展”的“三平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电力自动化与电气信息化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践与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等“四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四年不断线的校内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稳步推进专业英语及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着力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甘肃和西北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并具有较为鲜明的新能源电力特色和较强电气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专业特色。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电力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新能源和热力发电企业、中小型水力发电站、工业生产与制造企业、建筑企业以及现代化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地方电力行政管理、电力输送与分配管理及维护改造、信息技术应用、工农业自动化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电气动力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供电质量与调度安全监控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10%左右的毕业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为100%,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其中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高晓阳教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被国家农业部聘为“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检测技术专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教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电工理论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肃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科技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和省厅级科研与教研课题10多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专利6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厅级奖2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50余篇。主、参编全国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曾获甘肃农业大学“SRTP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0823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试验研究、使用管理及相关经济学、生物学、作物学知识,能在农业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的设计、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与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汽车与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下,立足于北方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目标体现“整体性与多样化”,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将创新和实践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素分解为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和应用创新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互相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同一层次的知识与能力培养遵循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使用维修、选型配套、营销服务等技术工作,也可以进入科学研究单位及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15人,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10-20名。近年来,有15%左右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未定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拥有农业部第九届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化专业委员会西北区主任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名,种业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1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 080207

特色优势:车辆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汽车车辆、机车车辆、工程车辆及大型自走式农业机械等多个方向。甘肃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以汽车车辆工程为专业主导方向,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汽车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理论、车辆设计、发动机原理、车辆检测技术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进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工程机械、自走式农业机械等车辆的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等工作;对有志于深造的毕业生,可报考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我校与本专业相近的交通运输专业有许多毕业生考取了985、211院校和地方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