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不同的构造形态决定了自流水的埋藏条件,一般分自流斜地和自流盆地两种类型。
①自流盆地:地球表层岩石,受地壳运动的挤压,形成一些向斜构造,这些向斜构造往往就是自流水形成最有利的地方。盆地的构造形态,含水层的岩性,都影响着自流水的水量、水质和补给、排泄条件。补给区分布面积大,含水层透水性好,自流盆地水量就比较丰富、稳定。当自流盆地的补给区与排泄区高度相近时,则水的循环比较慢,水质不好。
②自流斜地。单斜的自流含水层称自流斜地。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断裂运动造成的自流斜地,即原来连续的含水层,经过构造运动,使其失去连续性,而与不透水岩石相接触,造成一侧出露地表,成为补给区,另一侧当断层为张性时,成为排泄区。另一种情况是含水层岩性发生变化,透水的一端出露地表接受补给,另一端在某一深处尖灭。或含水层为不导水压性断层切断,其补给量若超过含水层所能容纳的水量,势必在含水层出露地带较低的地区溢出,成为排泄区,其余地带均为承压区。有承压水分布的山前倾斜平原,也是自流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