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喜事多,胡锦涛总书记年初亲临芜湖视察,为芜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市被列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这一年难事多,罕见冰雪灾害突如其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年来,在中共芜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5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6%,为10年来第二个高增长年,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8∶57∶37.2调整为5.1∶60.7∶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增长41.1%。财政收入123.85亿元,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0.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0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增长11.4%。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4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5%和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过去一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形成巨大冲击。为力保经济增长,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芜湖实际,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价格调控。面对年初物价过快上涨等问题,我们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落实城市公交、出租车油价、农村客运和供水价格补贴共计6871万元,建立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我们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4000万元,改善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60.9%;市区商品房批准销售200万平方米,增长42.6%;市区商品住宅销售全年均价每平方米4050元,比上年回落4.2%;安置房开工268万平方米、竣工161万平方米。三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年初我们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及28项配套措施,财政安排4.8亿元,推动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进入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们超前谋划,积极应对,9月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安排2.9亿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上台阶。四是强化政府服务。成立了经济运行调度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组成多个工作组分赴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保费补贴和担保机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财政安排8500万元支持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签订授信合作协议金额达230亿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暂停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85项,年减轻社会负担1.43亿元;下调部分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年减轻社会负担1.5亿元。五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奇瑞轿车三厂、瑞江改装车二期、荻港海螺水泥三期、新兴铸管锻造坯料生产线、华电芜湖电厂一期、海螺余热发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达电子、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奇瑞轿车五厂、芜湖电厂五期、信义环保特种玻璃、宝成鞋业、芜雁高速、芜申运河、宁安城际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六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了上级专项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45%。谋划新上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核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京福、合芜杭、皖赣客运专线,皖赣、淮南、宁铜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芜湖火车站扩建项目列入铁道部建设计划。通过不懈努力,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21.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8户,净增274户。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实现总产值930亿元,增长24%;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增长80%,成为我市工业第四个超百亿元的产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达204亿元,增长23%,增幅创近10年来新高,出现了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的良好局面。
第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芜湖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1号中试厂房投入使用,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基本建成,奇瑞公司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工建设,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6万平方米。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75个。14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奇瑞公司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我市11个产品获省名牌称号,申请专利2500件,授权专利1000件,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开发复垦整理土地9550亩,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出台了国有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办法,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679.3公顷。对市区1999年以来出让的经营性用地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法处置闲置土地138.4公顷。南陵县成为全省首批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启动了省节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海螺余热发电等32个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63个减排项目,关停了13家小水泥企业。市区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三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烟尘治理,清除珍珠养殖水面近3万亩。推进南陵县、芜湖县、弋江区三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完成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和“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目标任务。
第三,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奇瑞汽车滚装码头、海螺万吨级件杂货码头、港储1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安得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欧尚超市建成开业,联盛商业广场、美食街二期、小九华商业街、果品冻品海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正积极推进。弋江区禹王宫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成为长三角旅游新热点,全年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有力拉动了相关服务业发展;侨鸿酒店建成开业,碧桂园、新百、阳光半岛等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我市被列入省旅游发展三大中心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49亿元,增长28%,增幅为5年来最高。成功举办了科博会、汽博会、房博会等24个会展,会展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芜湖市分行,招商银行和6家域外保险机构来芜设立分支机构,浦发行芜湖支行升格为一级分行,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县布点。妥善处置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资产2.3亿元,繁昌、芜湖县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金财典当行增资扩股,成立了民强担保公司,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典当机构分别达103家、10家,分别新增13家、3家。批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6家。安徽高新技术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营业。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93亿元、563亿元,分别比年初新增99.4亿元、107亿元,分别增长23.7%、24.8%,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6.8%、10.4%。域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贷款余额106亿元,净增22亿元。公用企事业缴费平台基本建成,有效缓解了群众缴费难问题。
第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总产近80万吨,连续五年增产。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面积20.9万亩,平均亩产625公斤,每亩增收170元。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85个。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涉农补贴资金1.66亿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民1.5万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成效明显,我市被列入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城乡接轨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投入2530万元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南陵一中新校区项目开工。建成了83个村农家书屋,镇、街道文化站建设达标率达40%,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影放映村村通”。新增31个行政村通公交班车,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班车。新增出租车474辆,更换公交车137辆,三山区公交车班线开通,城乡老年人免费在市区乘坐公交车实现同城同待遇,有效缓解了居民出行难问题。芜南路拓宽改造、芜屯路快速通道雨污水管和慢车道工程基本建成,新建农村公路118公里。芜南供水工程进展顺利。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82公里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级财政调度资金20.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