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风斗几乎是北京居民每户必备的生活必需品。那时北京以平房为主,有暖气供应的楼房则主要是大机关的办公楼,居民过冬取暖全要靠煤炉。靠煤炉取暖的最大弊病便是炉子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煤气。每年因煤气中毒而致病和死亡的人都有不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不少居民冬季取暖时买不起带烟筒的“洋炉子”,只能把没烟筒的煤球炉子放到屋里来取暖。有些人家在晚上睡觉时为了暖和一些就不舍得把炉子搬出房间,结果造成全家人煤气中毒。
为了防止这些惨剧的发生,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北京便动员居民家家安装风斗。那时每到秋冬季节,街道主任(那时不叫居委会)便带着街道积极分子(街道工作人员)到各家各户检查风斗安装情况,督促居民一定要将风斗安装好再生炉子。那时的街道主任可负责任了,在人们生火后他们还要到各户去检查几次。对那些孤老户他们还会亲自为老人安装上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