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年(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战危机保增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面落实中央、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抓住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胜四季度,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80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2亿元、增长9.5%。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月回升,全年完成486.4亿元、增长14%,实现利润96.2亿元、增长9.6%。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9.5亿元、增长31.2%,其中工业投资603亿元、增长36.4%。全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1132个,是上年的4.3倍。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亿元,42个项目建成投产,75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政策,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6.7亿元、增长19%。
(二)重视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市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25.5亿元。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再获较好收成,总产达115.9亿斤。油料总产111万吨,增长9.2%;烟叶产量5.9万吨,增长8%;肉蛋奶总量121.3万吨,增长6.2%。完成工程造林130万亩,是历年来生态造林最多的一年。龙大牧原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科尔沁牛业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三色鸽豆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4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61公里、改造危桥1万余延米,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2万户,解决47.3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巩固和解决贫困人口12.3万人。完成200个试点村、54个示范村、1782个村容村貌整治村建设任务。
(三)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3条道路大修改造和54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独山大道南延、仲景中路快车道、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环城高速全线贯通,2条道路改扩建、4条新建道路、仲景大桥、污水处理厂二期、梅溪河综合整治示范段、滨河路污水管网建设、南阳机场二期改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城中村、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新投放出租车近300辆、公交车100辆。城市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突破20亿元。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39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权限下放或委托给三区。“六创一迎”活动成效显著,城区交通秩序有所改进,环境卫生、市场秩序、市容市貌明显好转,违法建设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清理整治。县城和小城镇竞相发展,亮点纷呈。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6%,提高1.7个百分点。
(四)着眼长远打基础,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全市13个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入驻一大批项目。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委托国内知名院所分别编制我市现代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7个重点产业、13家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加工等专项规划;组织实施105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15个转型升级项目,13家企业和15个重点项目进入省“双百”计划。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修订完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面向国际征集白河两岸区域城市设计,完成一批专业规划、综合整治规划和设计方案;重视加快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启动鸭河、官庄工区筹备前期工作;完成一批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村镇体系规划。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全降解塑料、纤维乙醇、多晶硅、光学引擎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进展顺利,南阳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国家认定,4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整合组建了市投资集团、金地投资开发公司等投资公司。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头落地。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工作如期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中光学、金光数显、天冠、英宝电子、南防等企业分别与长虹、首钢控股、国开投、创维、平安集团进行合作。市政府分别与省建行、省中行、省工行、平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9亿元,增长26.9%。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增长12.3%;引进省外资金135.3亿元,增长22.4%。
(六)着力抓好“四大工程”,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渠首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把移民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来抓,库区1.08万试点移民实现了安全和谐搬迁,第一批6.5万移民安置工作正按计划进行,第二批8.6万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启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场馆区域拆迁按时完成,游泳馆、综合训练馆、主体育场开工建设,新闻中心、拆迁安置房奠基。南阳粮食主产区规划建设开始启动,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加快。南阳核电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各项可研专题已基本完成,中核河南核电有限公司在南阳注册筹建。
(七)致力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省、市“十大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7%。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劳务输出总量达235万人。企业养老、城镇职工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新农合参合率96%,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民就诊“一卡通”和定点医院直补制度。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人员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发放保障资金6.9亿元。经济适用住房竣工20.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1.5万余户。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顺利推进。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圆满完成。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甲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市三运会暨首届农民运动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7‰以内,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应急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平安南阳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众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人事、司法、工商、税务、质监、海关、检验检疫、气象、地震、住房公积金管理、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残疾人以及国家安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驻宛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5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6.5%。持续推进政府机关“两转两提”和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要好。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扎实做好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工作,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政策,结合南阳实际,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经济运行协调服务的方向和重点,环环相扣,锲而不舍,强化措施,促使经济运行逐月回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三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吃水、住房、出行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四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致力破解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五是深入开展“两转两提”,健全机制,落实责任,高标准要求,快节奏推进,重在运作,求实求效,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六是坚持以大局统一思想,以事业凝聚人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成功完成了南阳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紧、任务最重、政治性最强的移民搬迁试点和农运会场馆用地拆迁两大艰巨任务,各级各部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广大涉迁群众“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和“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可歌可泣。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及社会各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宛单位、驻宛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仍很艰巨;工业不强、三产滞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经济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面临加快发展速度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经济实力大而不强,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历史欠帐较多,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广大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干事创业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有的甚至存在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