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既蕴含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也面临较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过去。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我市加快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实现科学发展。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阶段,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强劲。同时,我市产业相对完备,资源、区位等优势比较突出,随着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我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借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继续推进“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战略,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提速工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精心谋划“十二五”发展,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持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2.6%;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扎实做好“十大民生工程”。筹措资金30亿元,重点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切实做好八项工作: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抓住需求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完善调控措施,扩大需求规模,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社会事业等8大领域,安排实施17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1500亿元,年度投资15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建成鲁阳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机组、500千伏平南输变电、叶舞高速等59个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续建新平高特高压超高压开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北汝河综合治理等32个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舞钢公司热铁直送技术改造、中平能化集团夏店矿、汝登高速平顶山段等55个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积极做好平顶山至许昌城际轨道交通、尧山机场、尧西(尧山—西峡)高速等2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郑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平顶山段。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协调推进机制,优化建设环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加强对财政投入项目的跟进审计、全程监督,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从源头杜绝腐败现象。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快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和多功能商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专业配送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大力推动健身、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落实家电、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重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支持、引导外地企业来平登记注册,设立分支机构,把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市、县两级继续各抓100家重点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中心,把服务企业与行风政风评议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亲商、重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强化财税金融支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民生、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逃避纳税行为。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县政府融资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要素供需协调。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研究实施针对性措施。加强煤电油运供需调度,确保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建立健全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和协调服务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要素供给不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实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创建品牌集聚区的要求,出台《产业集聚区管理办法》,制订异地投资税收分成办法,建立项目进度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产业集聚区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吸纳承载能力。以主导产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年10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开工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新入驻千万元以上企业50家,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启动10个市级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健全推进机制,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强化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再造竞争新优势。支持中平能化集团挺进世界500强。建成20万吨尼龙66盐成套设备、洁石建材年产28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砖等23个项目;续建1万吨锦纶66中低旦工业丝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60万吨尼龙6一期、平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等11个项目;加快叶县10万千瓦风能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和后端产品推广应用,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选择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全部拆除已关停的小砖瓦窑、小石灰窑、小炼铁等落后生产设施,全部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改造关闭不符合准入标准的新型墙材生产线。按照全市焦化行业整合意见,建成7条捣固焦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发展项目为抓手,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工程”,提高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编制实施尧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汝州文化旅游特色园区发展规划,深化与中信集团、港中旅集团等中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尧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景区,把我市打造成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施大香山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扩建三苏园,建设中原盐湖度假村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申办全国休闲旅游节、摄影大赛和诗歌大赛等活动,唱响“山水鹰城、近悦远来”主题口号,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编制完成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建成平东煤炭物流中心等项目,健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流通网络。推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鼓励支持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及证券、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金融保险业发展。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我市城中村开发改造,大力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动社区服务、商务中介、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筹建国家级高压电气设备质检中心,覆盖中南地区乃至国际市场高压电气产品的研发检测。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争创国家和省名牌产品3个、省优质产品5个以上,完成产品采标确认3个、计量合格确认10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依托科研机构、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培养、引进技术创新骨干人才,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在工业领域实施“节能行动计划”,通过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挖潜改造,努力实现全年节能65万吨标准煤目标。建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禁违法用地,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加快建设节水工程,推进矿井水、地热等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新型墙材。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城镇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争取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2家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试点。实施一批废弃物利用、再生资源回收项目,力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鹰城”建设,新增造林19.8万亩,完成3个省级林业生态县、20个林业生态乡、300个林业生态村的绿化创建任务。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巩固燃煤锅炉整治成果,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不断提高市区空气质量。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环保,确保水质达标,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完善在线监控设施,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80%以上。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启动“安全鹰城”创建。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从源头治理、强化责任、加强管理、综合防控等方面入手,多策并举,推动地方煤矿兼并重组,加快整合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提速工程”。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生产五年增长计划”,深入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和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610万亩以上,总产增长5%左右。落实种粮直补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抓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建各类标准化养殖园区150个。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切实做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建成市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0公里,新增大型沼气工程15个、沼气用户2万户,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8万人,新建农家店300家以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6万人,完成80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新增转移就业6.5万人。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规划”,筹措资金1亿元,继续扶持中心村和农民住房建设,使92个示范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建立科学推进机制,重视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落实中心村建房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城镇化发展提速工程”,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通过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发挥产业集聚区带动作用。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逐步把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政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编制规划,上半年完成编制和报批。示范区内,按城市社区规划建设。建成长安大道,推进平叶、平鲁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平郏快速通道,加快沙河两岸景观设计,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交通圈。支持舞钢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措资金40亿元,实施20项市政基础工程,规划建设大南环、大北环路,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开发改造步伐,完成18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平安大道北部3.5平方公里区域旧城改造。在人员密集、出行不便的地方,规划建设过街天桥。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洁城乡,保护健康,力争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投资20亿元用于新城区建设,着力完善医院、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加快聚集人气。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城管体制改革成果,实现城管重心下移。修订完善作业标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增强城市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实施绿、亮、净、美、畅工程,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各县(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在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名中位次前移。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完成酿酒总厂、五金矿产公司等已进入程序的企业改制任务,强力推进商贸、物资等流通企业改革。完善县域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新增流转面积10万亩以上。加快林地确权步伐,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争取天瑞水泥、中加公司、易成新材料公司实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