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14年泰州市高港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安排

2022/07/1660 作者:佚名
导读: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第二次年会的各项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做好促改革与稳增长、快转型、惠民生各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第二次年会的各项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做好促改革与稳增长、快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推进企业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和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不断丰富和提升“六大建设”内涵,奋力争当全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排头兵,为早日实现既定的“三步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65%; 万元GDP能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完成市下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推进开放创新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加快扩容提质步伐。优化园区资源配置。按照管理与开发、政府与企业双重分离的原则,支持园区发展壮大投融资公司,参与园区土地收储和土地一级开发,通过经营土地、闲置厂房等要素积累资金,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吸引专业园区运营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参与园区建设,有效解决园区融资难题。完善园区考核办法,注重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土地利用效益、环境容量、能耗水平等进行评估,优先将土地、资金、政策等有限资源向优质园区集聚。以一流园区的标准规划建设高新区环溪工业园,加快临港经济园田许线以东区域土地规划修编,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用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专项资金,完善功能配套,基本建成污水总管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推进创新大道改造、创业路北延、远东大道建设,促进三大园区路网、管网、电网、水网整合对接。加快“园中村”动迁,建设科技孵化、检验检测、物流交易、标准厂房等产业配套设施,完善星级酒店、国际社区、商务中心等生活服务功能,推动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新城转变。创新联动发展机制。建立园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布点、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完善“飞地发展”政策,引导同类、同质企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镇街互动共赢。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有效承接高端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更好地分享政策措施的“溢出效应”。各园区根据产业定位和发展实际,瞄准先进园区,找准标杆,结对共建。加大与上海、苏南等地园区的联系对接,探索共建共享、合作开发模式,在跨江联动、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完善运行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有序将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资源管理等行政权力下放至园区,调动园区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推动园区运行管理由机关模式向企业模式转变。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形成快速推进的工作运行体系。

加大优质增量投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化项目支撑。编制产业招商目录,积极策划各类产业推介活动,致力引进一批补链、扩链型项目。组建高港上海、广州商会,举办高港(香港)合作联谊恳谈会,发挥人脉优势,开展以企招商、以商引商,吸引关联项目落户。力争全年引进超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项目6个。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按照“墙外事包办、墙内事帮办”的要求,建立重大项目储备、报批、建设跟踪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开工、投产速度,尽快形成产出效益。全力推动扬子江龙凤堂中药基地、汇福粮油、华润雪花二期、阿玛宁功能饮料等项目开工建设,福马动力、鹏翎胶管、诚达精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建设产业基地。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编制完成高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转型方向和产品升级空间,通过三年努力,创成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2个省级产业基地。以扬子江药业为龙头,推动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基地;引导益海粮油、统一食品、华润雪花等骨干企业增资扩股,提升产品价值,打造国家级粮油食品产业基地;实施汽车零部件、通用动力产业整合重组,加快由零件配套向部件制造提升,打造国家级通用动力产业基地;推进墙纸企业资源整合,建设墙纸交易市场,力争产能占全国比重达40%以上,打造国家级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远洋渔轮、执法船舶、军工船舰、海工装备,建设国家级船舶产业基地高港园区;扶持阻燃剂、蓝宝石晶体、诚达精工新材料等项目,争创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圆通、中通、国通速递泰州集散中心,吸引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落户,争创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做强港口物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年内运营永安港务三期集装箱码头,启动建设联检大楼,拓展保税、仓储物流、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功能,完善港口服务体系,向第三代港口转型。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与上海、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地区的对接合作,促进港口联合开发、物流联动发展,争取成为自贸区外的重要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打造港口服务基地,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品牌化、标准化”为方向,提升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品牌型经济,建立全区列统企业品牌培育库,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策划、品牌管理及品牌发展机制,通过自主创牌、品牌嫁接、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由无牌、贴牌向品牌、名牌转变。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省市名牌产品10个。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思路,鼓励企业在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基础上,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建立同行业联盟标准,提高市场话语权。墙纸、特防用品检测中心尽快投入使用,加快完善功能、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检测中心。以“资本化、上市化”为引领,提升资本运营力。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央企、上市公司开展“高位嫁接”、强强联合,实施资本扩张,参与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抓住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走向注册制的机遇,推进30家重点企业股份化改造,指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公司转变。适应金融政策的变革,加强与国内券商、风投机构的联系对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深化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设立5000万元金融信贷风险基金,依据企业“健康档案”,通过对公存款奖励、存贷比考核等激励手段,为运行质态好、社会口碑好的企业提供政府增信服务。定期举办“金融超市”活动,鼓励驻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成省金融生态优秀区。以“信息化、高端化”为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推动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创新。放大“蓝火计划”效应,发挥武汉理工泰州高技术研究院、高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上海理工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有效对接国内外优质科创资源,推动技术转移由单一成果引进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转变,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完善人才引培和奖励机制,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200个以上。

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全区人民关心的大事,目前,这项工作已被纳入省《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高港经济开发区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在省级开发区排名从78名上升至46名。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利机遇,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加快完善相关材料,启动申报程序;科学谋划,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确保两年内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早日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二、推进城乡领域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形成城乡一体新格局

以“现代化、国际化”为引领,突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独具魅力的滨江港城。

树立经营理念,促进城市发展。创新城建思路。通过BT、BOT等模式,创新合作方式,盘活要素资源。大胆引入市场机制,筹建地下管网工程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组建以三大园区、区城投中心为出资人的股份制公司,共同经营高港污水处理厂。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防范债务风险。根据财权与事权相一致、责权利对等的原则,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巩固放大“一户一卡”制度效应,完善土地征用、房屋征收补偿办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滨江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生态景观项目,加快建设海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索菲特大酒店、泰州高港汽车南站,形成城市新亮点。加快推进明发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台湾国际新城一期国际社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快口岸转盘、港城路道口、刁铺转盘等重要节点和城中村、老小区改造,优化美化城市形态。实施刁铺街区城市化改造,启动原三泰啤酒厂、解放路道口、环溪路道口等改造工程。推进锦绣珑湾、天逸华府、南韵家园、富林丽都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加大团购商品房安置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注重规划引领,引进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和色调的引导,彰显城市特色。优化路网结构,争取全长12.8公里、总投资12.5亿元的田许线主线贯通,同步完成港城路、春港路、柴墟路东延等接线工程,建成231省道先导段、海军东路、泗白路南延、银杏路西延等道路,有序实施扬子江路、金港路南延、古高线改造和环港大道、环溪路西延等道路工程,做好泰镇高速、宁通高速江广段扩容的配套服务,构建内联外环的城乡路网体系。依托高端商务楼,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二期、苏安商业广场、汽车综合服务产业园、海诞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商业、餐饮连锁、休闲娱乐、金融保险等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培育城市核心商圈。

加快“三农”转型,推进城乡一体。突出农业要强,推进规模化、机械化,让农业成为有效益、有奔头的产业。落实10万亩保障性基本粮田,全面推行以粮食或粮食结算兑付租金,建立农业项目复垦准备金预缴和经营风险防范资金提取机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规范、提升小农场建设管理,完善仓储、烘干、晾晒等配套功能,进一步明确经营主体,完善运作机制。积极上争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及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网格化、灌溉设施硬质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0%以上。大力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机使用率和集约化水平,建成一批农机综合服务设施点。推进高港现代农业园提档升级,在优质粮食、设施果蔬、生态养殖、农产品流通等产业上形成特色,打响品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突出农村要美,推进园区化、社区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优化“1 5”集中居住规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传承历史文化,稳妥有序推进集中居住。加快推进孔桥街区集中居住试点,启动邻里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完善的功能和优美的环境增强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激励和收回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功能建设步伐,推动中心镇向城市组团转变、零散村落向中心镇集中。白马镇放大海军诞生地品牌效应,加快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名镇建设,打造“泰州城市新片区和后花园”;大泗镇重点发展道口经济,全力服务宏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培植壮大生态种养园、中药科技园;胡庄镇加快镇村建设,做优做强高效农业,完善工业集中区功能,增强发展活力。突出农民要富,推进多元化、职业化,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依托高港职业技术学校、基层农技站所等平台,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培养一批种养能手,打造职业化的农民队伍。加快建立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发布区内企业用工信息,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积极搭建创业平台,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开展网络销售、网上创业。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改革,开展农民土地权益试点工作,推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实体化运作和联社建设。鼓励村居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兴办经济实体、实施资本经营、开展服务创收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完善重大规划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促进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严守生态红线,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政府机关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市交减排任务。突出大气污染防治,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严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秸杆焚烧等,持续压降PM2.5浓度。加强重点土壤污染源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开展城乡河道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活水截污工程,治理、修复河道水域生态,打造“水清、水灵、水美”的生态水环境。彰显生态宜居内涵。以滨江新城湿地建设和龙湖、凤湖环境打造为重点,推进植树造林、城乡绿化和湿地保护,建好大桥绿色景观带、沿江生态风光带、孔桥银杏公园,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致力管市容、美环境、控违建,扮靓中心城区。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巩固提升省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加快生态园区、生态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创建,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区。

三、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提供多样化、特色化服务,让高港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和高港人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精气神,以高港尊严凝聚人心,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高港好人”、“大江儿女”评选活动,精心组织“道德讲堂”、“小手拉大手”、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市民争做讲文明有礼貌、讲道德守秩序、讲友爱促和谐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促进文化惠民。开展大江放歌、大江艺术团基层巡演等活动,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打造高港文化品牌。加强与省演艺集团的深度合作,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雅艺术和文化盛宴。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第二届社区群众文艺调演,创作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服务功能,全面建成镇街宣传文化中心,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和“20分钟体育健身圈”。激发文化活力。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相结合,抓紧实施泰昌生木号、刁铺龙王庙等抢救性修缮工作,推进基督教堂、高港书画院、历史文化展示馆、白马工艺美术一条街、海军诞生地博览园等项目建设。用好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引进培育生态旅游、动漫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工艺壁纸文化产业示范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巩固学校优质化工程成果,实施“绿色质量”工程和薄弱学校提升工程,推进基础教育“两个示范区”建设。优化教育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区级公办幼儿园、白马中心幼儿园,新建永安洲实验学校、孔桥实验学校,新高港中学秋学期投入使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体化运行高港医疗集团,推进镇街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全区共享。完善以人民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为载体、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网底的三级服务网络,加快区妇幼保健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建设,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深化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打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实施“百村千企万人”就业帮扶计划,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帮扶措施落实,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健全最低工资调整、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贯彻省政府93号令,落实“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要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区老年养护院平台作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开展城乡贫困家庭“五送”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提高社会救助精细化程度。引导企业家、社会能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造沿江最安全地区。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和法治文化“六个一”工程,增强公民法律素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良性互动。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按照“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的原则,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促进民间资本在社会事业领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评估机制,提高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服务和中介服务的能力。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建立重心下移、责权利相一致的社区物业管理新体制,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学习“枫桥经验”,坚持依靠群众、依法治理,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加大食品药品执法、监督力度,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药品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国防动员常态化建设,积极推进“双拥”工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事前预警、事中救援和事后恢复的综合处置能力。

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环节,我们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先行先试,主动作为,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正向叠加效应。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对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调控水平和能力。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工作,准确把握区域经济走势,增强研判、决策能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意见,抓住省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加快苏中发展等政策机遇,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推进水、天然气、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价格环节。为企业着想,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政府服务向实体经济集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接、放、管”和“控、调、改”的要求,对部门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加大审批权限上争力度,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优化行政服务中心条块共管运行体系,完善联合审批、“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将审批服务职能向园区、基层延伸,实行全过程监管,杜绝“两头受理”、“体外循环”和“办件回流”现象。实施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培育、吸引多元化投资或运营主体。鼓励全民创业,积极争取在外高港籍人士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回乡发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制为私营企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立以体现政策和支出绩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配置机制,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事业。加强政府项目论证、决策,努力控制融资成本,逐步将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落实“营改增”和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清理不合理税收优惠,营造公平发展环境。规范财税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保障体系,严格依法征税。

优化政府运行机制。推进机构改革。按照机构设置调整的各项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责,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去行政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从严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五年内只减不增。整合执法资源。从事无巨细的审批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市场导向下的行政监管和服务,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职责,实行“宽进严管”,防止部分行政审批取消后的监管失控,让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加强对招投标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全面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构建权责一致、功能匹配、运转顺畅、监管有力的监管责任体系。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稳妥实施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水平。调优考核导向。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科技创新、资源消耗、新增债务等因素,提升科学决策、绿色决策水平。规范达标创建活动,统一扎口管理,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发展、惠民生。优化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新小康社会、双轮驱动等指标体系的监测激励作用,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宗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四风”问题,突出“四查四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注重倾听民声、顺应民愿、敬畏民意,把解决群众困难、实现人民期盼体现在行动中,推动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学习调研,树立务实作风。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塑造学习型干部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不比条件比办法,不比困难比干劲,忠于职守,尽心竭力,争做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确保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廉洁从政,展示清廉本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努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事业、规范施政行为。及时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注重运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工作日平台,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府信息公开,逐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条例,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以良好形象展示于民、取信于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