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内容简介

2022/07/16180 作者:佚名
导读:《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主要内容:中国耕地快速非农化的现象,从表面看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所致,但实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内在规律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较利益差别悬殊,耕地的非生产价值(效益)又无法进行市场表达,单纯采用价格杠杆调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作用不明显或根本不发生作用。“一些地方农民形象地讲,30亩水稻不如3亩工厂,3亩工厂不如3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主要内容:中国耕地快速非农化的现象,从表面看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所致,但实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内在规律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较利益差别悬殊,耕地的非生产价值(效益)又无法进行市场表达,单纯采用价格杠杆调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作用不明显或根本不发生作用。“一些地方农民形象地讲,30亩水稻不如3亩工厂,3亩工厂不如3分(地)商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农民产生了将农用地非法人市的冲动;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土地尤其是耕地,政府本不应该也不能以经济。获利最大化原则来管理和配置,然而面对农用地转用后的巨大级差收益,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地方政府,同样存在将耕地非农化的逐利心理。理论界的主流意识认为土地用途管制是抑制在耕地保护中“市场失灵”的最有效措施,但是有一些学者依据代理理论、管制俘虏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分析,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耕地保护作用提出了疑问。因此,从实证的角度,选择科学的方法,定量研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具有理论证伪价值。

从1998年到2005年,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已实施7年,定量研究其耕地保护绩效已经具备条件。本研究拟采用计量经济学和区域对比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分析耕地保护绩效在省际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国耕地保护绩效的潜力空间,同时对典型省区耕地保护绩效进行定量剖析,寻找耕地保护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提高绩效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中国土地管理法的再一次修订和耕地保护制度与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依据和帮助。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总体上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共九章。

该书从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动趋势与耕地保护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内涵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护绩效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定量测算了全国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省际间的差异,并以山东为例对省区层面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测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