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生物荧光标记材料是实现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活细胞成像的重要物质基础。本项目就双光子生物荧光标记材料的原理、分子结构-双光子性质关系、识别机制和发光性质展开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两大问题的研究:分子电子结构-双光子性质的关系,性质优良的双光子生物荧光探针材料的分子设计。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如下: I, 拓展了研究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方法。我们在充分利用完全态求和公式SOS的基础上,结合半经验ZINDO方法,明确考虑单激发和双激发的作用,对中大尺度的分子体系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考虑到半经验方法在定量评估双光子吸收上的不足,我们也用微扰理论推导出的双光子响应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它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实现了对中小尺度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预测,在大小一致性方面取得了相对准确的评估。 II, 总结了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工作机理。荧光探针识别机理一般可分为开关型和比率型两大类。开关型(OFF-ON)探针是基于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识别,主要源于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而比率型探针依据荧光光谱变化(红移或蓝移)进行识别,主要包括光诱导电荷转移(PCT)或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跨键能量转移(TBET),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型 (ESIPT),以及激发单体-激基缔合物机理等。而双光子荧光探针的主要机制是PET、PCT、FRET和TBET。 III,理论研究和提出了一些重要双光子荧光探针分子。针对探测Zn2 , Cu2 , Mg2 , PH,NO,DNA等分子离子,设计出一些新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分子的候选物。这些新设计的探针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波长均位于近红外光区,而且双光子吸收截面值都大于100GM,有效地避免了生物自荧光和激发光光强对材料的光损伤。 IV,详尽地研究了潜在荧光标记染料氮桥四萘嵌苯衍生物、六苯并晕苯衍生物、吡咯有机染料、系列大环噻吩衍生物、石墨烯杂化材料等的分子结构与双光子吸收性质等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调控与设计具有强双光子吸收和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分子设计策略。在寻找新型双光子染料、增强其响应方面的研究发现,溶剂效应、氮桥数目和共轭强度、卟啉杂化、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强度、尺度等都对双光子的吸收性质产生重大影响,分析了增强双光子吸收的结构因素,获得了调控双光子响应的策略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