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及补偿机制研究内容简介

2022/07/1676 作者:佚名
导读:为了保护农地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了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制度和措施。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是保护农地、限制农地非农

为了保护农地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了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制度和措施。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是保护农地、限制农地非农化和保证农地农用。它的产生与我国的土地资源禀赋有关,是符合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但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我国实施了多年,其旨在合理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作他用的初衷并没有充分体现,而且对于农地的主要保护者——农民来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十分需要提高管制效率并构建相应的补偿机制,来使这一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达到管制和保护的目的。

据此,王雨濛专著的《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及补偿机制研究》通过对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土地用途管制的现状和相关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用途管制与补偿的关系的分析,进行土地利用管制中耕地管制绩效评价,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在调查典型地区农户对补偿的接受意愿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土地用途管制的补偿策略,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的用途管制及经济补偿模式。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这一模式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供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参考。《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及补偿机制研究》全书共分为10章,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第1章:绪论。提出了土地用途管制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补偿机制研究这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土地用途管制与经济补偿的理论基础。

分别阐述了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内涵;土地用途管制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环境公平理论和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过程中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和补偿的必要性;外部性理论以及土地用途管制中产生的外部性;财产权理论以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和经济补偿之间的关系。

第3章: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其耕地利用的相关问题。分别阐述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与补偿措施;耕地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以典型省份湖北省为例探讨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4章: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和补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与土地用途管制相配套的一些政策;土地用途管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相关补偿政策和实施与土地用途管制配套的补偿政策的必要性。

第5章:我国耕地资源管制效率测定及其变化分析。本章探讨了目前进行效率分析的主要方法,并选用DEA—Malmquist方法分析了我国2000—2006年耕地管制的动态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耕地资源管制效率平均水平不高,且年际间效率变动比较大,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明显。提高管制效率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政策扶植力度以及保证政策的持续性,以便加强宏观调控和管制的能力。

第6章:土地用途管制的国内外经验借鉴。本章对在政治体制上是分权制衡的联邦制、在经济体制上是市场经济制度、同时国土面积非常大、人口密度小的美国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较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及我国的台湾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演化及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结合政府和市场两种调控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土地用途管制。

第7章:受偿意愿的典型调查分析。本章采用意愿调查法(CVM)分别以武汉、官昌、仙桃、荆门和枣阳等地区作为典型地区,调查了村干部对于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认识情况和针对管制采取相应补偿机制的补偿意愿,并以农户为主要研究对象,测算了农户对于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下保护耕地的受偿意愿。

第8章:典型地区耕地质量保护与补偿标准探析。本章重点探析耕地质量的保护问题,特别选取了武汉市城市圈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调查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耕地质量的现状,探讨在土地用途管制背景下耕地质量保护上如何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补偿。

第9章:土地用途管制补偿机制的优化设计。本章探讨了拟采取的补偿形式和补偿资金的筹措渠道,并分析了政府实施补偿的多目标性,同时通过构建多目标体制下的非线性规划补偿模型,推导出了补偿的*策略及设计。

第10章: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本章总结全文,综合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构建土地用途管制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通过研究,本书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见解,其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从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及进行经济补偿结合的视角,建立了一个研究该问题的框架;二是综合运用DEA-Mamqulist指数、条件价值评估法和非线性规划等多种经济计量和数理经济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对于土地用途管制绩效评价、农户受偿意愿测定、典型地区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定和多目标补偿优化策略等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系统方法;三是研究得到的一系列结论对于类似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