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硅酸盐专业科,迄今已拥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1999年5月,硅酸盐工艺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院2002年开始联合培养本科生,2007年独立招收本科生。现有5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1个专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硅酸盐工艺)。现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9人,副高职称教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硕士学位教师40人;另有兼职教师4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300人,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学院的材料学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河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同时还是河南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建设有“河南省水泥与混凝土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中心”、“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先进材料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研平台,“水泥及混凝土制品研究所”等4个校院级研究所。利用各种科研平台,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省级以上项目30余项。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取得科研成果40余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EI、SCI等收录117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学院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境。学院拥有7个实验教学中心(包括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基地),实验室面积近1万平方米,另外,学院还在省内外建立了3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本科教质量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迄今,学院申报立项获批的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5项;由我院教师主持完成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网络课程16门、双语示范课程2门;自编或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编出版了特色教材10本。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实验内容的创新,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已有百余名同学参加了20多项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或其他学科竞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加大转型发展的力度,致力于提高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主干,联合其他相关专业成立了建筑材料专业集群。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与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同力水泥等单位共同组建“河南省绿色建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副理事长单位,与阿特斯光伏电力、尚德太阳能等组建“洛阳市光伏产业联盟”。学院先后与行业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协议50余项,有近20余家单位与我院合作共建实验室和产品研发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高举建材特色旗帜、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培养适应建材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逐步确立了“面向我国建材工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程师素养及基本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构建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强化能力培养、具有建材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并重、传统材料与新材料兼顾的办学原则,努力打造服务建材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用得上、发展好”的适应建材行业发展需求的优质毕业生。办学近六十年来,学院培养的一万余名毕业生为我国建材行业和河南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