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粘性联轴节的结构。它是一种利用液体的粘性阻力来传递转矩的传动装置。粘性联轴节的工作原理,有点类似于多片离合器。在输入轴上装有许多内板,插在输出轴壳体内的许多外板当中,并充入高粘度的硅油。在这个结构中,多片离合器并不接触,因此传递扭矩的工作完全依靠硅油来完成。
不同种类的硅油的粘度是有千差万别的,所以粘性联轴节的限滑作用也可以是不同的,关键就是看充入的硅油的粘性。显然不能是越粘就越好,粘度过大会影响到正常的差速作用,汽车拐弯可能变得费劲,另一方面粘度太低又会降低限滑作用,所以要取得一个平衡是需要综合使用情况而定的。
但是,粘性联轴节中也不能完全充满硅油,实际上通常硅油占据了其中80%-90%的空间,其余空间是空气,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跟硅油受热膨胀的特性有关。硅油的粘性并不是始终不变的,内板和外板间的转速差会使硅油的温度升高,其粘度将降低,所能传递的转矩会下降,但是温度升高会使硅油受热膨胀,压缩内部的空气,导致壳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粘性联轴节效能又会极具增强。因此扭矩的传递也会呈现一种所谓的“驼峰现象”,即开始的时候有一定限滑作用,然后会进入一个效率低下的阶段,最后又是一个扭矩传递峰值。
一般情况下转速差越大硅油受热膨胀的速度就越快,所能传递的扭矩也就越大,但终究需要时间。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粘性联轴节会给人留下反应慢的印象。
但如果你把粘性联轴节和适时四驱划上了等号,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粘性联轴节之前曾作为全时四驱车的中央差速器使用,甚至装备一些以运动性能著称的车型,比如原先的斯巴鲁翼豹WRX就是使用粘性联轴节式中央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