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时评:“丑陋建筑”谁说了算?

2015/08/26607 作者:佚名
导读:于今年2月封顶的深圳腾讯全球新总部滨海大厦,被腾讯人视为新的“筑梦之地”,这幢最高达250米的新大楼耗资18亿,预计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投用。

深圳腾讯全球新总部滨海大厦 

于今年2月封顶的深圳腾讯全球新总部滨海大厦,被腾讯人视为新的“筑梦之地”,这幢最高达250米的新大楼耗资18亿,预计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投用。

滨海大厦设计独特,两个塔楼由三个廊桥连接,每座廊桥将被设计成独特的主题。正因此,这幢大楼被网友称为“大腰带”。从公布的建筑效果图上看,的确像是三条“腰带”扭曲交织在一起。

令人诧异的是,这幢大楼如今却在建筑畅言网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中,以20000多张网友投票暂时名列第六。

这样的建筑,究竟是美还是丑?

从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到苏州东方之门“秋裤”,形状特异的建筑成为了网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过去五年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中,诸如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北京盘古大观、沈阳方圆大厦、广州塑交所总部大楼(广州圆)均被评为历年的十大丑陋建筑。

“丑陋建筑”层出不穷?

求高、求大、求洋、求怪……2011年,起于草根的“建筑畅言网”发起了评选“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的活动,并称“建筑市场空前繁荣,所得广厦何止万千”,但映入眼前的却“鲜有精品”。

而正是这一场当时并未吸引多少眼球的活动却已连续五届举办,其每一届评选出当年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已累计评选出50大丑陋建筑。如今,建筑畅言网并没有停下的打算,第六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的评选仍在进行,吸引了众多网友和建筑行业人士投票。

对于评选丑陋建筑的目的,建筑畅言网负责人以邮件形式回应表示:举办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是为促进建筑行业理性发展、促进建筑文化的普及和建筑审美水平的提高,抨击那些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丑陋建筑,有利推动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还从建筑畅言网查询了解到,2011年1月21日,第一届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名单出炉,北京盘古大观、沈阳方圆大厦、邯郸元宝亭、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深圳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等10个建筑被评“十大丑陋建筑”。

在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之后,这些建筑声名鹊起,成了“选丑”活动的常客。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沈阳方圆大厦在美国CNN旗下的生活旅游网站评选出的全球最丑十大建筑中排行第九,后又在英国《卫报》评选出全球21处外形最难看的建筑中,名列第四位。

随后的四届评选中,不少“造型独特”的建筑都被评为了“丑陋建筑”。如香港南丰集团与汇贯基金斥资50亿元联手打造的广州南丰汇大厦,因造型酷似积木,被网友称为积木大楼;又如造价上亿元的苏州相城区伦敦塔桥,因与著名的伦敦塔桥相似,被称为山寨“伦敦桥”。

广东塑料交易所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后被命名为“广州圆大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是由意大利教授、知名建筑设计师约瑟夫设计的一座圆形建筑物,与沈阳方圆大厦酷似,又被称为广州“铜钱大楼”,因其全身金色,还被称为“土豪金圆大厦”,

而正是这幢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建筑,在2012年第三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中名列第四。

对此,建筑畅言网负责人表示,“五年来,每一届评选结果产生之后,大家都希望丑陋建筑的数量能够有所减少,而事实往往让人失望,每届的评选都发掘出新的丑陋建筑候选,并在其所在的当届评选中各领风骚。”

该负责人还表示:“说句实话,我们也不希望再把评选做下去了,但无奈中国的丑陋建筑依然存在着。”

“丑陋”多是名家设计

建筑畅言网负责人书面回复称,丑陋建筑评选的具体流程设计为7项,先是要征集候选名单,其次是经过长时间的网络投票,在召开研讨会、主题沙龙之后,评选出网友评选的前50名建筑,而最终的“TOP10”则是在专家评审会评审之后公布。

令人诧异的是,不少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评上并冠以“丑陋”标签的建筑,却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在2000年威尼斯世界建筑设计展览会上,沈阳方圆大厦成为亚洲唯一获奖作品,得到了“世界上最具创意性和革命性的完美建筑”美誉;2001年河北燕郊开发区的天子大酒店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这不能不让人诧异,一个个曾经获过大奖的“别具一格”的建筑,是怎样当选“丑陋建筑”的?而更加不为人知的是,不少设计师还是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大师级人物。

在2010年第一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中,高票当选“丑陋建筑”的北京盘古大观和沈阳方圆大厦,设计者均为同一人——大名鼎鼎的台湾建筑大师李祖原。台北的101大楼和世博会台湾馆,均出自李祖原的设计。在建筑设计界,李祖原与贝聿铭先生一起并称华人建筑界的“双子星”,他毕生坚持“中国式建筑”的主张。

在方圆大厦被评为丑陋建筑之后,李祖原曾对媒体阐述,沈阳方圆大厦的主题寓意是天地合一。用钱币的外圆内方,这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天地合一传统宇宙观的崇尚。以“方圆”二字为这一大厦冠命,也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寓意。

事实上,方圆大厦被评为“十大丑陋建筑”之后,也有不少人“抱不平”,甚至表示“怎么老和方圆大厦过不去”;有网友则称,能上榜“最丑建筑”,也说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

而建筑畅言网负责人回复称,评选丑陋建筑,并非要打击别人、炒作自己,也不是哗众取宠、娱乐百姓,而是从专业的角度抨击恶俗建筑、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让建筑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

中国知名当代建筑批评家、连续五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评审专家组组长的王明贤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建筑设计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我们会更加严格。”

王明贤批评北京盘龙大观的设计时说,它在鸟巢水立方的边上,体积庞大和周边环境不太融洽。“我觉得它完全把环境破坏了,也没有现代建筑的干净利落的形象,是一个过分的形象。”

王明贤甚至还炮轰称:“建筑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底线,不能因为业主的原因想怎么样设计就怎样设计。我们当初评选的时候,发现有设计师好几件作品都入选。”

“丑陋建筑”有何指标?

什么是“丑陋建筑”,是否有一个科学的“硬指标”?

王明贤认为,是否丑陋“有一个共性”。如现代建筑应该以现代功能为出发点,来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但他也承认,在具体的建筑上,很多专家还是有分歧的,比如对于央视新大楼“大裤衩”的探讨。

据王明贤称,2010年的丑陋建筑评选时,央视新大楼被网友投票选为第一丑陋建筑,但在最后专家组讨论时,大部分的意见却认为“虽然现在很多老百姓接受不了,觉得它很丑陋,但实际上它代表了世界建筑发展很重要的趋势,并非为了奇特而奇特,我们觉得这种实验还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后来它就没有被评上丑陋建筑。”

建筑畅言网负责人表示,丑陋建筑的评选标准包括: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抄袭、山寨、盲目崇洋或仿古、折中或拼凑、盲目仿生、刻意象征或隐喻、体态怪异恶俗和明知不可为而刻意为之9项,并称“评选标准依托强大的学术背景,但并未拘泥于学术”。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看来,“奇怪”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常见,即通常说的“少见多怪”,这是中性的描述;另一个就是哗众取宠,故意做成另类的、具象的象形建筑,“这种是我们要反对的丑陋建筑。”

事实上,尽管“丑陋”并无明确的评判标准,但杜宏武指出,对被认为是“丑陋”的建筑都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那就是偏离了文明的共识性、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不被主流意见认同并且评价偏低。

他认为,“创新”和“奇怪”是两回事。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工艺都有了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形式上的理性探索,并不会导致建筑看起来“奇怪”,如采用全新的结构、绿色环保的材料或者节能的方式,从出发点到手段再到表现形式,“即便结果看起来可能跟以前不同,但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可以很明显地分辨是不是标新立异。”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杜宏武看来,对建筑的基本要求“适用、坚固、美观”之外,最重要的是应当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目前的建筑,很多时候是追求一种外观的夸张,缺少细节上的一个对人的关怀。“事实上,绝大多数建筑还是要朴素、大方、实用,设计上要贴近人们的需要,包括功能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美术研究所所长的程远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则一针见血指出:丑陋属于美学上的概念,本身就难以界定,夹杂了个人感受。他表示,中国的丑陋建筑多了去了,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争议---民众票选是否有意义?

从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到苏州东方之门“秋裤”,对这些另类建筑的民间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一些建筑备受“吐槽”,或许不仅仅是建筑问题,而是一种民众心态。

杜宏武认为,目前,重要公建的拍板权很多是掌握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手里,“但是如果让全民来投票,也未必能选出比领导更好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讲,民众对建筑审美参与度越来越高,“这是一种进步”,杜宏武称。这对一些不负责任的建筑师们“贪大、媚洋、求怪”的设计倾向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也会促使全社会对建筑艺术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没有文化和原则支撑的评判,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种伤害。“发挥公共空间一定的民主是必要的,但是对公共建筑的优劣进行评判,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士。”

唐孝祥认为,从建筑评论的角度,大张旗鼓地进行投票评选“丑陋建筑”,并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利于建筑的健康发展,“客观地说,这只是成为了更多人的谈资”。

剖析---怪象背后的文化危机

中国众多城市建筑奇观屡次被刷新,民众上网晒“奇葩”建筑的同时,设计师也纷纷“躺枪”,成为建筑审美争议的红色靶心。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奇葩”建筑频出的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大型建筑设计一直被外国建筑师所主导。这实际上是扭曲的政绩观和缺乏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称,长期以来的文化不自信,社会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盲目迷信,国家在大型公共建筑上的“不惜工本”,都客观上为这些外国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示天马行空创意的舞台。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杜宏武看来,“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建筑形式或者功能布局,因为是发达国家,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就被照搬来了。”他认为,随着文化自信的恢复,中国很多传统建筑形式或者建筑理念会逐渐回归,以前觉得很高大上很先进的一些形式,慢慢也会淘汰抛弃掉,“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

王明贤更为关注丑陋建筑的背后,他认为很多丑陋建筑的出现都是由于外行指挥内行、金钱商业利益至上导致的,但他坚持认为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底线。“建筑师作为创造现代环境的人,应该有责任去说服业主,而不是业主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违背自己的良心。”

他还批评不少开发商在其中有很大的责任,开发商成为了整个城市运营一个重要的小部分,开发商的审美没有跟上,也导致了部分丑陋建筑的出现。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