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91.3mm,人均水资源量约为410m,是全省的1/3,全国的1/5,属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建立责任考核机制为着力点,严守“三条红线”,落实“四项制度”管理要求,统筹推进“多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治理污染水、节约使用水、保障三生水”五水同治工作,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多用地表水,解决用水结构不合理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地表水源工程建设,尽快解决用水结构不合理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规划和项目引领,积极谋划并分步实施9大地表水源工程和四大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地表水源工程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能力100万m/d,淮河南照取水工程、太和县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厂、界首市东城地表水厂三个水厂已开工建设,其余近期将开工建设;西湖洼地、八里河、濛河分洪道、颍上谢桥煤矿塌陷区和颍东口孜煤矿塌陷区备用水源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可新增供水能力4000万m/d。做好地表水文章,可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
二是涵养地下水,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为解决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我市已对对地下水超采区实行限采,通过严格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严格取水计量安装、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和足额征收水资源费等管理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不增加,同时,制定了《阜阳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治理思路和时限。在地表水厂等工程建成通水后,我市将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实行禁采,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逐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备用水源封存。
三是治理污染水,解决水资源有量无质问题。“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着力解决水资源有量无质、不能有效供给问题。我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已由2010年的36.4%提高到2015年的63.6%,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我市加快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编制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实施颍河、泉河风景带建设,着力打造靓丽水景观,提升城市的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展示现代科技水文化成果。
四是节约使用水,解决使用水浪费问题。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我市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责任制,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水资源监控体系,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9.02亿m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2.8m,比2014年降低了12.1%;已完成水资源在线监控点90余处。努力抓好节水创建工作,2015年开展了37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和9家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已完成18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5家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五是保障三生水,解决水安全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生产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通过加快推进供水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00万m/d,保障城镇供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尽早实现全市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统筹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活水工程、净水工程,做活水文章,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围绕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五水同治”,结合我市水资源现状,大力挖掘地表水潜力,着力保护中深层地下水,努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我市水资源不足问题,积极将缺水阜阳,打造成为节水阜阳、生态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