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将紧密围绕城市发展规划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核心诉求。在智慧城市基本要素和领域的基础上,突出城市特色,与中长期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实现智慧城市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公众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深刻且良性互动。
对城市的管理者而言,智慧城市是可以深刻、全面、实时感知的。经济运行、公共服务、市政管理等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动态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给城市的管理者,并辅以决策支持,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序,实现日常运行驾轻就熟,重大决策科学合理,突发事件应对自如;对投资者和经营者而言,智慧城市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商机丰富、交易活跃、信用完善、服务到位;对广大公众而言,智慧城市是一个透明的城市,政民互动、衣食住行以及各种资讯、服务、交易均可以便捷获取;对旅行者而言,智慧城市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轻轻一“点”,吃住行游购娱各类信息随时获取。
集合智慧城市的定义以及中国的实际国情,一般意义上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为:“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具体来讲,就是以信息、知识和脑力资源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构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使整个城市像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使绝大多数市民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
(1)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经济发展
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数字文化产业、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等快速发展,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与城市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0%,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物联网、云计算、IPv6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为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品等为主的城市产业形态注入强劲的创新发展动力。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企业综合能耗与信息化成本降低20%以上,有效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2)促进城市运行精细高效,提升智能化水平
以智慧政府建设为核心,实现政务运行阳光透明,政务办事协同高效,政务决策科学智能,最终实现面向公众的政府跨部门协同工作,100%实现电子数据交换,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100%在线处理,公众足不出户即可与政府部门互动沟通,享受政府的便捷高效服务。建成一体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应用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电力、环境、人口、安全、水务等管理的智能融合与高效管控。在城管、安防、环保等重点领域城市部件的管理电子化率达到100%,形成支撑领导决策、保障城市运行的网络体系。建成高度集中、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中心,逐步实现各应用系统在IT基础设施层面的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层面的统一交换、应用集成层面的协同整合、安全与运维层面的集中保障。
(3)升级公众服务优质便捷,打造智能生活典范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完善面向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和特殊人士的信息化服务,使数字生活方式在全市逐步普及。加大智慧社区建设力度,新建社区100%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与公众幸福感知,使城市成为市民智能生活的宜居城市。
(4)完善基础设施先进安全,保障智慧城市承载能力
进一步推进承载网络体系的全面覆盖与高速传输,提升网络综合业务承载能力,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和新建住宅小区的光纤通达率达到100%,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到90%;大力部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传感器网络,城市新建社区智能电表、智能水表入户率达100%,交通路网信息采集覆盖100%的市区道路,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感知;统筹建设智慧城市的云计算能力,合理规划并共享数据资源;统一信息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智慧城市平稳运行。
(1)创新引领,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创新性地应用云计算、物联网、IPv6等关键技术,奠定智慧城市的科技高起点;另一方面,要通盘考虑、全面统筹,确保智慧城市架构完整、功能完善、数据完备、标准统一、协同高效、稳定安全。为此,需要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约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优化产业,服务民生
以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以信息化营造便捷、诚信的运营环境,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相关智慧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深化公共服务和公众应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公众幸福感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抓住国家赋予城市创新试点的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的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稳步开展。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标准制定、组织推进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有序开展;同时全面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按照市场规律,面向有效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