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木本绣球植物文化

2022/07/1690 作者:佚名
导读:绣球花的历史记载始见于宋,北宋时杨巽斋有《玉绣球》、《滚绣球》诗二首称颂绣球。其一曰:“琢玉英标不染尘,光含月影愈清新。青皇宴罢呈馀枝,抛向东风展转频” 。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1255年)收录了这两首诗。北宋吴县人朱长文(1041-1100年)亦有《玉蝶球》诗,云:“玉蝶交加翅羽柔,八仙琼萼并含羞。春残应恨无花采,翠碧枝头戏作球” 。关于绣球花的栽培还见于南宋周必大(1126-1204年)的

绣球花的历史记载始见于宋,北宋时杨巽斋有《玉绣球》、《滚绣球》诗二首称颂绣球。其一曰:“琢玉英标不染尘,光含月影愈清新。青皇宴罢呈馀枝,抛向东风展转频” 。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1255年)收录了这两首诗。北宋吴县人朱长文(1041-1100年)亦有《玉蝶球》诗,云:“玉蝶交加翅羽柔,八仙琼萼并含羞。春残应恨无花采,翠碧枝头戏作球” 。关于绣球花的栽培还见于南宋周必大(1126-1204年)的《玉棠杂记》称“东窗阁下,甃小池久无雨则涸,傍植金沙月桂之属,又有海棠、郁李、玉绣球各一株” 。周密(1232-1298年)的《武林旧事》亦记:“禁中赏花非一,钟美堂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台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俨如镂玉屏”。可见宋时木绣球栽培已盛矣。

元、明、清三代都有咏木绣球的诗词。明·王世贞(1526-1590年)《金陵诸园记》载:杞园绣球花一本,可千朵。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对绣球的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绣球,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团圃如毯,……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绣球的小花因为全是不孕花,不能结种子,无法进行有性繁殖。王象晋这里提到“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即是用八仙花作砧木进行嫁接。八仙花又名聚八仙(V. macrocephalum f. Reteleeri .)花序外围一般有8朵较大的不孕花,中心花小,雌雄蕊完全,能结红色果实。聚八仙自南宋后又有人称为琼花。

清康熙、雍正时期由陈梦雷等编撰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1725年)对绣球的名称又作了注释。谓:“按绣球有草本、木本。《药圃同春》及《群芳谱》所载皆是木本。其草本绣球出於闽中,渐及江浙,树高三、四尺。花比木本差小,而扁。初开色微青,大开则纯白,渐变而紫,再变而红,则落矣,书傅中多未见载” 。这里讲的草本绣球(Hydrangeamacrophylla )是虎耳草科绣球花属植物,又名草绣球、八仙花。为落叶小灌木,伞房花序顶生,球形,直径可达20厘米。小花为不孕花,有4枚变态萼片组成。花有白、粉红、蓝等色,栽培的园艺变种较多。在陈淏子的《花镜》(1688年)与吴其浚的《植物各实图考》中称为粉团。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