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
2、《安阳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3、《林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5、《林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针,以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科学经营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全力打造民生城建,加快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重点通过修山引水,加快城市山水格局的构建,形成鲜明的山水文化特色。加快红旗渠大道城市景观轴线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红旗渠大道两侧、小菜园、林虑大道和党政综合楼附近区域,积极发展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中心商务功能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使林州市区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台阶。加强控制产业集聚区污染物的排放,将产业集聚区对主城区的污染程度减小到最低。塑造城市特色,发展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初步建立林州生态型产业集聚区的形象。
1、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关系。
2、坚持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本着符合资源环境和财力的实际情况,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则安排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建设应配套完善,并适当超前安排,以满足招商引资需求,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4、完善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和凝聚力。
5、以最佳的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进行用地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合理组织城市社区管理体系。
2011——2015年。
规划林州主城区主要向北、适度向西发展;产业集聚区主要向西发展。重点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启动东部林东新区建设,加快陵阳新区和林州中心商务功能区建设,构建西部生态景观区。
1、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到规划期末,城市主城区面积达到20.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城镇总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
2、城市交通
为使城市各个生活区之间、生活区和产业区、城市中心区之间建立便捷的城市交通,最终在中心城区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相配套的交通网络。规划期内,城区和产业集聚区新、扩、改建道路40条79.3公里。
3、供水
到规划期末,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第三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新建第四水厂从南谷洞水库引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城区供水率达到100%。
将升级改造市第三水厂,进行47.54公里的城区管网改造,新建第四水厂并新铺设管网60.341公里,配置13台水质检测仪,对城区供水水质实时进行检测。
4、污水处理
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城市污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中心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远期扩建陵阳污水处理厂,主城区桃园河以南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洹河以北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对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在2014年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铺设污水配套管网22公里。
5、环卫设施
至规划期末林州市生活垃圾平均生产量为1500吨/日。对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进行升级改造。规划期内,每年新建地坑式垃圾池35座、垃圾中转站12座、城市公厕16个。
6、供气
至规划期末,林州市最高燃气日用量为112万立方米。主要建设供气主管线,重点建设通往任村、东岗、横水、采桑、东姚等乡镇、村庄支线管道以及调压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城区供气覆盖率达到90%。
7、供热
到规划期末,林州市域范围内供热能力达到2×300MW。建设中心城区主管网、分支管网、换热站和老管网改造,采暖面积达到400万平米以上,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
8、园林绿地
规划期内,新建人民广场、洹河滨河绿地公园、水磨山绿地公园,对铁牛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新增公园绿地面积(含水面)268公顷;新建十二支渠绿带、马肩河绿带(包括水面面积),增加绿化面积40公顷;新建城市防护带状绿地97公顷。新建街头绿地35公顷,达到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的效果。到规划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形成城市水面35公顷。
9、住房保障
规划期间,新建住宅面积300万平米,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000套,完成投资6.4亿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2400套,经济适用住房800套;限价房800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米。
10、建筑节能
规划期末,全市新建公共建筑节能达到50%,民用建筑达到65%,节能住宅面积不低于总住宅面积的30%,在全市全面禁止实心粘土砖,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100%,散装水泥应用率达到46%,施工现场基本实现“禁现”。
11、新农村建设
到“十二五”末,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至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0个 。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新型农村社区、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在全市形成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城镇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提供较为完善的规划依据。
(2)构建城市大格局。立足区域中心城市,以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一干渠和产业为依托,以重点地段为节点,统筹姚村、陵阳、横水、城郊四个乡镇,构建东到翟阳线、西至红旗渠一干渠、北至安姚路、南到天平大道的城市框架大格局。在主城区东部规划建设林东新区,东北部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西部规划建设风景旅游区,并在主城区北部、产业集聚区西南规划中心商务功能区,为打造产业基地、旅游胜地,建设宜居家园,为从地方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山城到名城、从就业到宜居的跨越奠定基础。
(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认真落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采用“点轴式”空间发展模式,突出重点、据点开发、轴线扩展、环式组合、有序集中、整合发展,优化城镇布局,重组空间结构,打造“一核四心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一核”主要包括主城区、陵阳镇、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区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渗透、分工协作、彼此互动的中心城区。四心”是河顺镇、合涧镇、东姚镇和临淇镇四个中心镇,分别为市域东北部、中西部、中东部和南部的中心。“三轴”为依托S301、安林高速公路展开的东西向村镇发展横轴及依托林邓公路、S228的南北向村镇发展纵轴和依托S226的村镇发展纵轴。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功能
(1)加快产城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产城交通框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现状,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以“一轴两改”为重点,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十二五”期间,投资13.5亿元,新、扩、改建城市道路(含产业区)40条(段),总长约79.3公里,加快城区及陵阳新区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产城基础设施,夯实产城一体化基础。
(2)大力增绿扩量,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型绿化”的理念,依据林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十二五”期间,结合城市新区建设、老城改造,以加快公园绿地、小游园、居住区绿化、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各类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绿化结构,营造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环境,绿化指标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3)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立足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宜居性,重点对城市供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进行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根据我市城市集中供热“可研报告”与大唐林州2×300MW热电联产机组配套,供热总体规划是:建设“两网五线”。“两网”即:一是产业集聚区蒸汽管网9公里;二是供热主管网和分支管网约117公里;“五线”即市区、产业集聚区、陵阳、姚村、横水五条供热管线。在满足城区集中供暖外,还可使中心市区周边的陵阳、姚村、横水部分地区能够享受集中供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到规划期末,完成主城区供热管网30公里,采暖面积达到400万平米以上,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城市供气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榆济线林州支线及其它配套管网建设,满足市区及沿途乡镇、部分村庄、企业用气,供气覆盖率达90%。
(3)加快推进城市污水设施建设。投资80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一期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达到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目标,污水处理率达95%。
(4)构建城市水系,营造城市灵气。充分利用“三山四水绕林州”的自然优势,通过引、改、蓄,重点对十二支渠进行全面改造。利用洹河水设坝聚水,在工业集聚区形成一个水面景观,一方面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形成一个水系循环,改善环境。对铁牛沟河道和穿城而过的官岭沟河进行综合整治,规划期末,形成28公顷的城市水面。
4、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针对城市第三产业分布不合理,缺乏规模化的商业服务业现状,按照《河南省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市区与产业集聚区衔接处,主要包括小菜园片区、太行路以西鲁班大道两侧、陵阳新区入口、汽车北站及湿地公园南部、东环路西、红旗渠大道东段的区域,规划建设的林州市中心商务功能区,全力打造林州的“CBD”,培育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产业支撑,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5、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改善老城区面貌
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功能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出发,通过招商引资,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中村改造。“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探索“两改造”新机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为手段,重点做好李庄村、其林台村、龙头山村、曲山村、西街村、大菜园村、水车园村、马肩村、北关村、东关村、小菜园村、西营村等12个村改造,新增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
6、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继续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国家出台的土地、金融、财税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调控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各项措施,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调控办法,及时出台有关调控政策,通过采取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从供求两方面进行双向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增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同地段、同品质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析,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增加有效供给。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中,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配套发展商业房地产、写字楼,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
(2)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一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住房供求及价格涨落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和心理预期,保障合理住房需求,控制不合理需求,抑制投资性与投机性购房需求,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二是鼓励房地产企业优化重组,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信誉好、负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规范程度。三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经理人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将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
(3)强化建筑市场监管。一是抓市场规范,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严厉查处违反工程建设程序等违法行为,杜绝无证建设。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建设执法,查处弄虚作假等建设行为,杜绝少批多建现象。三是多管齐下,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落实,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实现新开工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受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主体结构合格率100%,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备案率100%;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100%。四是采取新措施,强化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查处违反安全生产程序等建设行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五是加强招投标管理,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交易行为,以规范有序、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一是构建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初步建立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综合运用各种住房保障手段,实行保障住房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调整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及廉租住房的用地供应;控制非住宅和高档商品住房用地;禁止别墅建设项目供地;优先满足消费性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严格限制投资与投机性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用地管理。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管理力度,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保障住宅建设用地。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数量,加强对已批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的管理,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现阶段住宅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建立土地强制收购储备机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供求平衡。
(5)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成立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完善和执行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出台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建筑能耗评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严把开发、设计、施工、产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大力推行太阳能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住宅建筑能耗。
7、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构建“市街联动、以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强化城市管理执法职能,提升依法管理城市水平。加大违法建设控管力度,持续开展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整洁有序。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秩序和通行管理,构建智能化、开放式交通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8、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按照科学规划、循序建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重,积极贯彻“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增强小城镇对非农产业和人口的吸纳能力以及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1)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宜居城镇。重点加快河顺、东姚、合涧、临淇四个中心镇和乡镇主导产业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力,吸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2)着力抓好中心村建设。本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林州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空间布局及四个集中的要求,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把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与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结合,与旧村改造、整村迁建、迁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先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和城乡结合部的村庄改造,促进农民转市民。逐步搬迁深山区、偏远地区、采矿塌陷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对其他村庄,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重点采取村庄整治、试点先行、迁村并点等措施,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扩大中心村规模,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重点要抓好76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3)做好农村危(住)房改造。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试点支持力度,逐步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复耕出的土地,优先安排本行政村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节约的指标转让收益主要用于被整治土地所在村庄建设、拆除农民房屋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及腾退宅基地补偿等,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和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以“一池三清五改”为突破口,进一步整治村容村貌。五年内,推进全市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硬化道路率达到80%,新建80个村级垃圾填埋场,营造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
9、加大城市经营力度
(1)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继续走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路子,广开筹融资渠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组建城建投资公司,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按照“先期出资、收益分享、依法办理”的原则,探索开发商投资土地一级市场、先期参与城镇土地开发等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对城中村改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前期运作、精心设计,整合包装,适时向社会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城建信贷规模。通过组织召开重大建设项目招商会,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树立大局观,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提升执行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确保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面推进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城乡面貌换新颜,谱写城建新篇章。